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246)+番外
至少目前看来,皇帝有这个心思。
半晌后,在不少人震惊的目光中,户部左侍郎走了出来,“臣户部左侍郎白行云,有本奏。”
“臣弹劾户部尚书刘阔,在其位不谋其职,贪赃枉法,为突显其功绩,任知府时暴力对待灾民,当时民变,朝廷不得不派大军镇压,因镇压民变有功,升为户部郎中,以权谋私,任吴越户部郎中期间,为谋取私利,竟克扣洪灾银两,任户部尚书后,被人称之为扒皮。”
“无论是什么银子,只要从他手里过,就得被拔一层皮。”
“近日武城赈灾,几十万两白银流入武城,用在灾情上的十不足一,至武城上万人血书,无数百姓死在大周将士的兵刃之下,武城数十万百姓,短短时日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十室九空。”
白行云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宣政殿中,谁不知道户部尚书刘阔不是一个好惹的。
而户部尚书刘阔是颖王的人,白行云看似弹劾的是刘阔,实际上针对的人是颖王。
另外,白行云还是刘阔的下属,下属弹劾上官,一个不好就落了个身死的地步。
大周律,下官弹劾上官者,若查证是污蔑,以弹劾同罪论处。
就是说,跨部门弹劾可能还没什么,要是同部门下官弹劾上官,要是证据不齐全,下官弹劾上官的是何罪名,那这个下官就是同罪名。
所以很多人惊讶白行云的大胆,颖王肯定会保住自己最大的阻力的。
谁不知道,六部之中,户部吏部是颖王的,礼部是中山王的,中山王已死,已换了尚书,目前谁也不属,工部兵部是首辅的,刑部没有站队。
吏部尚书彭晓庄之子在春日宴上可刚算计了迟晚。
六部之首为吏部,其次户部,这两个权力最大的地方都在颖王的手里,可想而知颖王的势力发展得有多大。
还好,圣元帝对兵权把控得紧,颖王又不像中山王是个武将,手底下的兵将没有几个。
只是在朝会上,下官弹劾上官还是少见得很,所有人都等着虞九舟裁决。
不等反对的声音出现,虞九舟面色平静道:“查。”
虞九舟的声音算不上大,听在百官的耳中,甚至比刚刚的那一声春日惊雷还要炸裂。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谁都没有想到,长公主根本不给人说话的意思,直接下令查。
还是说她已经掌握了证据?
长公主殿下什么时候拿到的证据,证据有多少?
没有人敢说话,众人的脑袋都在快速运转。
可被弹劾的刘阔来不及多想,他立马上前跪下,“臣冤枉,还请殿下明察。”
白行云从衣袖里面拿出奏折,“证据全都在此,还请殿下查证,另大理寺也接到了武城的万人血书,还请大理寺卿呈现。”
大理寺卿:“?”没这回事呀。
孙玉琢都蒙了,她最多再过一个月就退休了,这么关键的时间,怎么就频发大事了呢。
早知道年前就该退休,不该等到现在。
哪知身为大理寺左少卿的迟晚走了出来,“回禀殿下,万人血书已呈陛下,首辅也看见了。”
被点名的首辅高正只得走了出来,“是,臣看见了,确实是万人血书。”
这个时候,拉越多人下水越好。
现在是户部,大理寺,内阁首辅,还有迟晚这个身兼多职的人。
谁都看出来了,白行云是驸马的人,由白行云开头,驸马来辅助,那这件事是长公主殿下主使?
想明白这点,不少人就更不敢说话了。
聪明人早就看明白了,如今朝堂谁才是权力最大的那一个,以前是皇帝,然后首辅跟三王齐平,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长公主排在首辅跟王上之前。
孙玉琢都麻了,怪不得迟晚站在了她的旁边,还自称大理寺的人,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驸马这是要拉大理寺下水啊,可她能怎么办呢。
她只能走出来说:“启禀殿下,经大理寺查明,户部尚书刘阔贪赃枉法证据确凿,本想写了折子递到内阁,现在看来,等下朝后,臣就奉上折子。”
逃避是没用的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跟着驸马一起扳倒户部尚书刘阔,这样她还能好好退休。
迟晚笑了,正如自家殿下说的那样,孙玉琢这个人佛系归佛系,但谁招惹她,那她出手就毫不留情。
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她们商量好的,皇帝也知情,而皇帝不想把事情弄得太僵,就让虞九舟主持朝会。
要是局势能控制住,他就出来坐收渔翁之利,要是局势控制不住,那错处就都是虞九舟的。
但虞九舟也不是任人算计的,真以为她的目标是除掉一个户部尚书呢。
迟晚的目光移到虞九舟的身上,两人的视线正好在空中触碰。
两人默契地勾唇,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第86章
宣政殿群臣反应不一, 虞九舟把众臣的表情尽收眼底。
其实对于朝堂上的这些人,她挨个地都调查过了,长公主府里有专门存档的地方, 一些人的反应她早就预料到了。
颖王的惶恐, 宝安王看戏,首辅算计看能不能从这件事里面得利。
这些人代表着朝堂里大部分人的态度。
从万人血书递到皇帝面前,一场针对颖王的朝会就开始了,想必颖王也有所察觉,已经开始慌了。
下一秒都察院都御史董书翰走了出来, “启禀殿下, 臣也有本奏。”
“驸马迟晚,不守规矩,于秋水楼中拈花惹草,如今那女子已经怀孕, 臣请对驸马做出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