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307)+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听说长公主见内阁的人,都要用屏风挡住议事,给人她过敏很严重的样子。

还好迟晚早就跟圣元帝说过了,在保皇孙这点,圣元帝肯定是跟她们站在一边的,对内阁搬入长公主府没什么意见。

而此时迟晚正在考场里面,担任秋闱的主考官。

大周的科举制度还是挺完善的,她只要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就行。

可等考完试,誊抄考卷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她要看着这些人誊抄试卷,却看到有人不是在抄,是在默写一份新的答案。

还有人在试卷上做了印记,或者是把别人的试卷抄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迟晚看着这些礼部官员,第一次动了真火,这些人也太明目张胆了。

学子苦读多年,可能被人换了文章,可能被人顶了名次,那些不学无术的,反倒是能直接上榜。

她立即叫停了文章的誊抄,让人叫了皇城司认字的过来,让他们誊抄。

于是阅卷的时候,阅卷的官员看着这些令人头疼的字体,一脸的无语。

可他们谁都不敢说,那些搞事情的官员关在了皇城司,一夜之间京都人人自危。

进了皇城司的大牢,那些人坚持不了多久,就把人指使的人给供出来了,知道了幕后指使,就可以抓人了。

敢在她主考的时候搞事情,当她皇城司是吃素的。

没有了参考,那些阅卷官员只能老实阅卷。

实际上这一批有两个已经被抓起来了,换了新的阅卷的官员来。

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迟晚能这么刚,眼里一点儿沙子都容不下。

也是,一个一点儿特权都不用的人,做事是这样的风格也是正常。

迟晚做的这些事情,更进一步地树立了她的形象,报纸上自然会报道,做好事不留名可不是她的风格。

知道迟晚维护了科举的公平公正,就连一些京都外的学子,对她都很是敬佩。

已经在京都的学子们,联名上书推举迟晚为次年春闱的主考官。

这件事皇帝是想同意的,可他要试探一下朝堂上的反应。

长时间没有上朝的圣元帝,难得召开了朝会,虞九舟没有过来,有迟晚就够了。

一场朝会而已,用不着两人都出场。

朝会上,圣元帝说了学子请命的事,不出意外反对的居多。

也是迟晚提前打过招呼,自己的人不许动,否则支持她的人越多,圣元帝就越怀疑。

“陛下,驸马已担任京都秋闱主考官,春闱不便再用她。”

“是啊,驸马是京都学子的座师,如何能担任全天下学子的科举主考官。”

“放肆,你是在怀疑驸马会徇私吗?”

“我等自是相信驸马不会这样做,可天下学子,天下百姓呢?他们不知道内情,万一这么觉得呢?”

“哼,你们看看请命书上,签字的可不止京都百姓,由此可见,天下学子都尊重驸马。”

“此一时彼一时,到时候没有考中的学子,难道不会怨恨?”

此言有理,有些人考试之前或许没什么,要是自己落榜了,就未必不会中伤了。

听闻此言,迟晚立即上奏,“陛下,臣有本奏。”

“准。”

“臣以为,秋闱学子们的文章都可以贴出来,一是让落榜的学子知道自己输在哪里,日后如何努力,二是臣觉得,虽文无第一,但好文章有目共睹。”

这样做肯定有人不服,但那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的。

最重要的一点,迟晚要让那些试图作弊的人看看,胆敢动手脚的,他们的文章是否敢拿出来让全天下的人评判。

春闱严格,殿试更严格,两次文章都贴出去,前者就算能作弊,后者是在皇宫,无数官员,殿前司的眼皮子底下,在不知道题的情况下,连提前背文章的可能都没有。

春闱的题也是严格保密的,但殿试是皇帝临时出题,安全性更高。

就说万一,万一春闱真的出现了作弊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两篇文章一对比,总能看出端倪。

为科举之公正,迟晚觉得非如此不可。

公平公正,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很奢侈,哪怕两个人身处同一地位,可还有人心中的成见,有可能一个人的外貌,谈吐,就导致了天平倾斜。

就事论事太少了,严格遵循律法的人也很少。

不说别的,就连大周最权威的三司,判案的时候都不会完全按照律法。

而迟晚的皇城司做到了,不管对方什么背景,还是什么,严格地按照律法来,必须给苦读多年的学子,还有为供他们读书的家人一个交代。

也要让大周百姓知道,以后他们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只要有天赋,就不怕因为自己没有背景,而耽误孩子。

这件事迟晚不能保证,但是她能保证的是,严惩不公平者。

严惩之下,必然能让科举没有那么花事。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迟晚在为科举公平努力。

很多出身没有那么好的官员,心情莫名地激荡,当初他们要是遇到这么一个主考官,那他们还用做那些事情吗?

不说考中进士前他们遭遇了什么,单说考中进士后,他们这些名次靠后的进士,想要分到不错的去处就得倾家荡产地找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把自己这个人绑到所谓“恩师”的战车里。

以后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顶锅的都是他们这些人,要是不上门,大周有很多未教化的地方,派过去的官员动不动就死。

谁不怕死,做别人的狗,总比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