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329)+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在圣元帝考虑范围中。

迟晚想了很多,若不能改变圣元帝的主意,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如果陛下已经决定,臣等自然遵从。”

她连劝阻都没有,对圣元帝这种人,劝阻是没用的。

圣元帝打量着她,“你先回去吧。”

他没有多说,但迟晚能看明白他的坚定。

这件事若跟虞九舟说,虞九舟又要劳累心神了。

迟晚想了想,还是道:“陛下,迁都不容易,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再是军心崩离,百姓逃窜,迁都之前,臣觉得,还是得先想出稳定军心,大周百姓之心的办法。”

圣元帝蹙眉,语气不耐起来,“你想说什么?”

“立储君。”

“放肆!”

迟晚毫不畏惧,皇帝要走就走,但军心民心不可乱。

并且,虞九舟肯定不会走,那她自然也不会离开,就算皇帝怪罪,她也要说,“陛下可以去江宁,但不能是以迁都的名义,得以身体不适,去江宁休养的名义,大臣军队不宜带得太多,国都还是圣京,江宁绝不能是国都,中枢留在圣京,那必须有一个储君,长公主殿下正在月子中,孩子还小,她们都不能离开京都,依然由长公主领中枢官员在京都,有长公主在,军心民心暂时不会乱,但长公主毕竟不是储君,时间一久还是得乱,所以臣请陛下立下储君,留在京都。”

圣元帝眯起眼睛,他面上不悦,却明显把她的话听进去了。

这是最好的办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京都依然是圣京,依然是中枢所在,那大周就不会太乱,因为大周未来的皇帝在这。

只是因为现任皇帝身体不好,所以他去到了南边,并非放弃了燕北,京都,甚至是整个北方。

找一个借口,面子上好看一点儿,也好对百姓将士交代。

将士在外面打仗,总不能是皇帝先背刺了他们。

圣元帝只是被燕北的战况迷了眼,听说事关自己的名声,便清醒了过来。

他的清醒不是因为百姓跟将士,而是因为自己的名声。

“此言有理,朕兢兢业业一辈子,绝不能在此时坏了名声。”

他还想做名垂千古的明君呢,绝不能就此翻车。

得亏了还有一个名声困着他,还不算那么不管不顾。

迟晚微怔,这才反应过来,圣元帝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为了名。

她心里升起一团怒火,为了大局还是压下去了,“陛下,你可以去江宁,但不能迁都,为了大周基业,为了陛下之圣明,所以臣请陛下早立储君,留在圣京。”

圣元帝看着她问,“你觉得立谁好?宝安王?顺承郡王?还是皇太孙。”

他每说出一个名字,就仔细看着迟晚的表情变化,想要从她的表情里面看出来什么。

迟晚垂眸,看不太到她的表情,圣元帝失望地挑眉,便等着她给自己一个答案。

她想了想道:“主少国疑,宝安王即将三十而立,顺承郡王即将加冠,而皇太孙太小了。”

宝安王年纪大,做了皇帝能马上投入帝王的工作,但对圣元帝可不好。

圣元帝不太相信,宝安王能认他为父,一旦掌握了帝王权力,说不好他会怎么做。

历史上继承了皇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父亲正名,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的可不少。

最重要的一点,宝安王给他的感觉不太好,很奇怪的一种感觉。

刚开始不争不抢,结果突然就剩下了他自己,竞争者都死了。

几乎成为了储君的单项选择,又做了信国公的女婿,一下变成了储君有力的竞争者。

中山王,颖王之死,宝安王在里面出了不少力,他可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与世无争。

从此以后,圣元帝对他就保持着怀疑,用更大的恶意想他。

上辈子这些事情都是虞九舟做的,宝安王保住了自己的人设,这辈子他所谓的与世无争贤王人设,几乎碎得一塌糊涂。

上一世圣元帝是真的相信他的人畜无害了,这辈子他亲自下场做了这么多事情,圣元帝要是还信,那真是白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

至于顺承郡王,年龄正好,还有三年就及冠了,是一个好的选择,可她跟家中关系很好,能预见的,她不会不认自己的母亲。

宝安王跟顺承郡王,前者小心思太多,出手阴狠,说一套做一套,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人算计得太多,圣元帝不由得觉得,自己的身后事要是被他掌控在手里,为了政治利益,不知道会做出多少让他身败名裂的事情呢。

后者的话,不会做些阴狠的事情,但她也绝不会认自己为父,这便是症结所在。

最合适的还是皇太孙,皇太孙除了年纪小,哪哪都合适,是自己的亲孙,不可能追封皇帝,她姓虞,难道封姓迟的为皇帝,那她得位就不正了,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同意。

圣元帝觉得自己还能活个十年,到时候皇太孙十岁,再由她的娘亲,长公主辅政十年,未必不行。

算来算去,圣元帝心里有了想法,便挥手让迟晚离开了。

谁知道圣元帝要干嘛,迟晚只知道,她离开皇宫不久,皇帝就召见了好几个老臣,那些老臣的脸色都很凝重。

迟晚回到了长公主府,第一件事就是给虞九舟擦拭身体,暖阁里面热乎乎的,也不怕着凉。

过两天,她就帮虞九舟洗头,人家说月子里不能洗头,那是因为古代没有吹风机,当然了,大周也没有,可是有她就够了,纯人体烘干机,长公主殿下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