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34)+番外
“殿下,要不我带人在她回来的路上,收拾她一顿?”夏去说的这个“她”,旁边的人都知道是谁。
她们早就想收拾迟晚了,只要公主殿下同意,不,默认就行。
虞九舟端起旁边的热茶微抿了一口,什么都没有说。
还是旁边的春归道:“你当殿下为何让驸马做清远县的知县。”
“为什么?”夏去傻傻地问。
“淮安侯府兼并的民田就在清远县,而受害人状告公主府被关押在了清远县大牢里,这件事就等着驸马去处理呢。”
春归说得这么明白,夏去也不傻,“你的意思是,殿下是在给她挖坑?”
“咳!”春归轻咳一声,给她使了个眼色,“也不算挖坑,是考验。”
夏去偷瞄了虞九舟一眼,随即嘿嘿一笑。
这个时候做清远县的知县就得处理淮安侯府兼并民田案,就看迟晚是捂住不说,还是偏向哪一方。
迟晚想捂,虞九舟也不会让她把案子给捂住,后面受害人家人撞宫墙,让这件事迅速被京都众人热议,根本捂不住的。
若迟晚偏向淮安侯府,虞九舟就会连同她跟淮安侯府一同覆灭,她手里的证据,容不得淮安侯府逃脱,而迟晚必然会被连累。
可要是迟晚大义灭亲,皇帝那边必然觉得她不懂事,这个人狠起来连自己的家人都不放过,满朝文武都会看不上她,甚至为了某些不为人言说的利益,攻击她。
那迟晚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差,真正的变成一个孤家寡人,皇帝是孤家寡人,但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迟晚?朝堂上的孤臣是要被人围攻的。
虞九舟把杯中热茶倒在地上,地上的热气升腾而起,总不能让迟晚死得太容易了。
可要是迟晚挣扎出来了,那便是后话了。
迟晚何尝不知,她并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前怕虎后怕狼,她也不必谈什么改变命运了。
人生在世,总得闯一闯,闯出去就又是另一番天地。
第27章
清远县衙门。
迟晚的到来没有惊动任何人, 也没有人认为,她会在过年前后来任职,当朝驸马, 出身勋贵, 怎么也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所有人都认为,她肯定会等到元宵过了再来。
况且驸马对外的名声一直不怎么样,这样一个人哪里会好好办公。
清远县衙门上下都做好迎来一个纨绔的准备,这个纨绔说不定还会贪污, 什么强抢民女, 打杀百姓,还有强取豪夺,这是许多勋贵的标配。
大周立国两百年,勋贵早就不是开国时期, 不说有文化的,但至少能打。
现在的勋贵,基本是靠朝廷养着的废物。
大周一百年的时候, 又诞生了一批新的勋贵,这些勋贵也是打出来的, 新老勋贵之争百年, 目前老牌勋贵在军中毫无地位。
部分勋贵子弟都转为了文官,但是很好,读书也不是谁能读出来的, 要绝对的天赋, 能考上秀才的或许还算不上天才,能考上举人的,可能说这人读书很努力, 勤快认真,但多少有点儿天赋,真正考上进士的才算是天才,最起码是地方上的天才。
勋贵子弟的优势在于资源,可入太学学习,不缺名师指导,至少不缺书看,还有各种前辈笔记。
教育资源分布是大周最大的难题,哪怕大周开国之初,让百姓都能考科举,不局限于世家勋贵之中,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导致了能入朝为官的人,大多数都有背景。
而且现在衍生出来了一套同门同窗同乡关系,导致了天然的圈子划分,要么和光同尘,要么跌落尘埃。
许多出身一般的学子考中进士后,就会拜访座师,房师,总之先给自己找一个靠山,久而久之,各个圈子的壮大,不加入都不行。
圣元一朝这个情况几乎到了无法抑制的情况,这些人联合起来对抗皇权时,圣元帝都不敢硬刚,所以他想扶持勋贵,用勋贵对抗文官集团,这就是太学从只教授皇室宗室,到招收勋贵自己的原因。
后来扶持虞九舟,就是圣元帝这个董事长,想要培养出来一个没有股权的ceo对抗那些文官集团,帮他看着自己的身后事。
可是他没想到,自己选的继承人不行,直接否认自己过继,又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弄得他很尴尬,哪怕虞九舟凭借自己的能力拿到了股权,也没能对抗天命所归。
更别说那些早已没落掉的勋贵了,大部分都是空有爵位。
因此,纵观圣元一朝,勋贵都没有登上竞争的舞台。
清远县的官员忌惮迟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公主府,而不是淮安侯府。
迟晚看过小说,宝安王当上皇帝后对朝堂局势有过分析,虞九舟那边也有,这毕竟是一本权谋小说,关于朝堂的描写不少。
她记忆力好,再结合前身在烟花之地听到的那些消息,大概也能猜出来自己现在的处境。
来之前,她也跟陈远聊过,清远县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也得知京县的许多地方基本是庄子,庄子就是皇家勋贵,或者是世家官员之类的圈的地,然后建成庄子。
一个普通的勋贵在京县就有十几个庄子,京都小官家怎么也有几个庄子,在各方瓜分之下,留给普通百姓的地很少。
可以说,勋贵世家占地80%,剩下的20%,才是百姓的,这个百姓还包含着商户之类的。
清远县更是糟糕,好的田地都是勋贵世家的,只有那种偏僻的,劣质的土地,百姓们还能保得住,要么就是租人家的。
大周两百年都算兴盛,只能说,当真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