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345)+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谁能想到,圣元帝竟然没有带玉玺,把玉玺留给了虞九舟,大周传国玉玺,没有玉玺,他就算不上正统,诏书上还没有盖印,他的继位就成了不明不白的。

要不然虞九舟把玉玺扣下来做什么,宝安王打着最少占据南方的主意,她怎么不多做准备。

而圣元帝在汪海的蛊惑下,还用血写了即位诏书,听说血是汪海的,不重要,只要别人认为血是圣元帝的就行了。

诏书的内容要等汪海回来才能知道,目前宝安王的人追杀得紧,暂时还无法回京都。

现下宝安王狗急跳墙,迫不及待地宣称自己是继位皇帝,因为只有当上了皇帝,他才有资格对南方的一切指指点点。

当地可以不听,可他手里有信国公的军队,还有一些他自己筹备的军队。

宝安王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扩招军队。

看来他也不是太信任信国公,宝安王知道,做皇帝必须有自己的军队,不然就是傀儡。

他上辈子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当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信国公还没有胆子取代宝安王,姓虞的造反跟外姓的造反是不一样的。

朱老四造反,一路上都有人放海,不排除他很强,但当时他手里多少人,建文帝多少人,这便是国姓。

大周也是一样,只要是你们姓虞的当皇帝,他们这些臣子就没有太大的意见。

要是信国公上位,那可是被整个大周围剿的。

信国公不敢,暂时呢,他也只是想做好一个臣子,一个权臣,他可能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做皇帝。

可是野心是会滋长的,一开始只想家族荣耀,然后又想着,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最后便想着,有个皇帝太碍事了,皇帝是傀儡就好了,到了最最后,突然觉得,要是自己死了,家族怎么办?那就反。

就算他不反,他的那些属下呢?黄袍加身未必不可。

宝安王着急地招兵买马,肯定是为了防备信国公。

因为宝安王的称帝,本就在抵御外族的大周,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当中。

虞九舟在中枢不断地做出决策,她可不会把南方交给宝安王。

东海有外祖跟舅舅在,宝安王顶多是在江宁附近发展势力,东海方向是别想了。

江宁距离虞九舟的封地明州不远,那边被她经营得如铁桶一般,宝安王就是想用大军打都不容易。

东海的大军距离明州,可比江宁距离明州近。

江宁想要扩展势力范围,选择太少了,暂时还无法跟京都抗争。

要不是京都这边在忙着对抗外敌,早就收拾宝安王了。

因此,宝安王需要趁此机会赶紧发展势力,等京都那边赶走了北宁,再回过头来收拾他可容易多了。

北宁大军深入太久,逐渐疲惫不堪,之前要不是信国公放海,哪里就那么容易突破边境防线。

自从迟晚领兵后,不断地骚扰北宁大军,北宁大军烦都烦死了。

她又不正面打,时不时地派出队伍来骚扰,可是细算下来,北宁大军这段时间被消耗的有上万人。

歼敌上万已经是大胜了,大周可是有很多年没有打过歼敌上万的仗了。

再加上之前在东扬县的大胜利,加起来短短半个月歼敌四五万。

北宁大军本就疲惫,让迟晚这么骚扰,多少天都没有睡过好觉了。

北宁高层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想一鼓作气直接攻打京都,有人要撤退。

撤退的话,大军说不定还能回到北宁,再这么下去,大军可能损失惨重。

若是不撤退,直接攻打京都,前提是他们能到京都脚下,这些日子他们只看到了大周将士的屁股,正面一次都没有看到过。

就好像有小孩一下扔一根炮到土堆里,一个两个三个……慢慢地土堆就被炸开了。

迟晚的游击战就是这个理,边边角角的打一下,消灭几个敌人不嫌少,消灭几百上千个敌人也不嫌多。

绝不恋战,绝不正面决战,主打一个出其不意,消耗敌人。

北宁军队是休息不行,不休息也不行,万一下次大周来的不是几百上千人,而是十万大军呢?

北宁大军心理上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况且,北宁大军可不是只有一个主帅,三个主帅本就意见不合,要是真的能打下燕北也行,那北宁以后就富裕了。

偏偏想着打下京都,现在就是,燕北没有占领,大军连京都都没有到。

再这么下去,大军没得吃了,大周这边军队重新整合起来,他们就是腹背受敌。

北宁大军的将领也不傻,他们能看出来迟晚要做什么。

先是小规模的骚扰,等大军整合起来,再歼灭北宁大军。

北宁大军被迟晚一系列的操作,弄得大骂她是恶鬼。

恶鬼怎么了,恶鬼不会入侵别人的国土。

不过,北宁高层则是怒骂信国公不讲信誉,说好的他们攻打大周,双方联合之下,只要他们消灭安易之部,燕北之地就让给他们。

然而信国公带着自己的人都跑了,说他不守信誉吧,确实是放他们进来了,说他守信誉吧,他们还没有得到燕北呢。

北宁高层很是生气,想要举报信国公,可当时双方的信件加密,信国公特意叮嘱,为了双方交易的保密,信件必须销毁。

导致现在北宁想举报信国公都没有机会。

北宁丞相在想,是否还有机会占领燕北,逐渐吞食整个大周。

机会?自然是没有机会了。

安易之伤号归来,其部下整合完毕,正在朝北宁大军一点点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