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353)+番外
听到这句话,文武百官心里一咯噔,什么意思,皇帝不想立皇太孙了?皇位有变?
会是谁?顺承郡王吗?
毕竟遗旨里面把宝安王虞逸尘归为的乱臣贼子,皇位肯定不会给他了,想来想去,就一个顺承郡王。
众人的视线不免偷瞄长公主殿下,要是早知如此,长公主还会让汪海上殿?
估计是长公主殿下认为皇太孙登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所以毫不犹豫传召了汪海。
也是,当初先帝以为自己还有十多年能活,所以立下皇太孙,可以自己慢慢教导,可他知道自己活不了两天,主少国疑,堂堂帝王把皇位交给一个当时刚满月的婴孩,都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虞九舟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她只是静静地听着。
下一秒,汪海说出了震惊文武百官的一段旨意,“今朕将大统传于秦国长公主虞九舟,望尔等诸臣,协力辅佐……”
谁?长公主虞九舟?
疯了吧,坤泽也能当皇帝了?
很多人心里全都是问号,他们刚想出言反对,就见高正走到了中间,“臣谨遵圣旨,恭请长公主殿下登基为帝。”
他连理由都没有找,也没有说皇太孙年幼如何为帝,仅仅是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
老狐狸还是很聪明的,要是说什么皇太孙年幼,那就是打之前自己的脸,甚至是长公主跟驸马的脸,他也不说理由,只是一味地支持。
迟晚紧随其后,“臣附议,恭请长公主殿下登基为帝。”
一个首辅,一个驸马,刚封的实权王上,封号尊贵。
这两个人都同意了,他们是否也要同意。
不,他们绝不妥协!
反对的人正要说话,忽然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朝堂上有一部分人跪下高呼,“臣等谨遵先帝遗旨,共请长公主殿下登基为敌。”
看到这一幕,又有一部分人跪下,这一批人的声音小了些,显然是看到前面的人跪了,担心自己不跪会被记住,所以跟着跪下了。
第一批可以理解,他们是长公主殿下的人,等着长公主上位给他们加官晋爵呢,第二批是墙头草,别说是长公主,就算伪帝来了,他们也会跪下就拜。
而他们就是那批不懂变通的人,他们绝不允许坤泽为帝。
“殿下,遗旨是真是假还未查证,臣请彻查遗旨真伪。”
“臣等附议。”
这次朝会开得比较大,京都五品以上,地方上进京,且三品以上的官都来了,其中自然包括在京的勋贵,以及各个机构的官员,算起来高达上千人。
里面有三百多人附议查证遗旨真伪,这些人用查证遗旨真伪的理由,来反对虞九舟登基。
迟晚眯起了眼睛,看着为首的那个人,语气森冷,“若查明遗旨是真,你们便遵旨吗?”
她这个问题让那些人愣住了,不敢接话。
因为就算圣旨是真的,他们也不想让一个坤泽登基。
公主就是公主,哪怕是拥有绝对权力的长公主,那也只是公主,如何能登基为帝。
这些人里面走出来了一个胡须灰白的老者走了出来,“长公主乃天下坤泽典范,圣德临朝,当心存恩德,光明正大,不宜为帝,以示自私。”
什么意思,说虞九舟是个坤泽,要为天下的坤泽做个典范。
他们觉得坤泽该怎么样?贤妻良母,未嫁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
还觉得虞九舟都是摄政长公主了,就该心存感恩,不要像个阴险小人一样,盯着皇位,不然就是自私。
有病!有大病!
迟晚上前一步,“本王是在问你们,若查明遗旨是真,你们便遵旨吗?”
她的目光冷寒,许多人被她盯得低头下了头。
她现在自称本王,便不是驸马的身份,若她是驸马,有些事情不便为虞九舟说,但她是王上,她是朝堂上除了虞九舟最尊贵的人,她的话顶得上许多人。
这时,顺承郡王也走了出来,“臣谨遵先帝遗旨,恭请长公主殿下为帝。”
一个宗室郡王,一个外姓郡王,还是驸马,还有一个首辅。
众人正在权衡着,康老王上同样高声道:“臣恭请长公主殿下为帝。”
这等于大周最有力度的几个人都支持长公主殿下做皇帝。
老康王上代表着宗室权威的那一批,顺承郡王代表着新生力量,等于大周皇族宗室都同意了长公主做皇帝这件事。
首辅同意,则代表着大半文官的同意。
而迟晚,她现在统领着京营还有皇城司,掌握着京都的命脉,可以说,她如果不顾忌长公主殿下,也不在乎名声,那京都之中的大多数人她随手可杀。
还有一点,她打赢了满朝文武不敢打的仗,把入侵大周,快要到达京都脚下的北宁大军给拦截了,并且把北宁大军给赶了出去,可以说她现在是武官第一人。
就算平凉侯和徐晨露回来,她们也无法挡住驸马的锋芒。
经此一战,驸马隐隐有成为大周战神的意思,平凉侯打过很多胜仗,但没有打过这么大的胜仗。
除非徐国公回来,可徐国公是长公主殿下的外祖,他能不支持长公主殿下?
试图反对的人沉默了,他们还有反对的资格吗?
思索了一阵,灰白胡子老者给自己找到了个台阶,“只要能证明遗旨是真,我等谨遵先帝旨意。”
有这句话就好办了。
迟晚接过汪海手里的遗旨,放到了老者手里,“你们看吧。”
这……
这可是先帝遗旨,还是用血写的,谁的手能不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