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430)+番外
船由护城河出发,到达内河,测试战船的功能,从航行速度,到炮火覆盖到攻击强度,都要看看。
迟晚伸手牵住虞九舟,两人一起上了船,“姐姐可知,为何要冬季南下,夏季返回?”
“因风?”
虞九舟看过相关书籍,航海对季节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帆船。
不仅是这点,在不同的地区选择也不一样,有些地方则适合夏季出行,因为天气较为稳定,风浪相对较小,选在海况平静的时候,有利于航行。
迟晚笑着点头,“东海适合春秋季出海,海上风力相对平稳,天气稳定,南海则更适合冬季出海。”
她出去旅游过,去东海方向,什么时候有新鲜的海鲜吃,就代表适合出海的时间。
古代人很聪明,那些渔民有祖辈相传的经验,调查出来这点儿不难,也有人著书。
现在是夏季,大周第一次出海选择了秋季从东海出发,时间为两年,航海的船员是这两年徐晨露在东海训练出来的海军,以及老船手。
至于由谁带领船队,虞九舟选了姜林后人,姜维扬。
维常之华,维扬启之。
徐晨露能消灭东海倭寇,姜维扬功不可没,她了解海,人家说她就跟摸准了大海的脾气一样,有人叫她海神。
这样的人就适合航海,为了航海队伍的安全,副使这些都得选好,不能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
几万人几百艘船,不容有失。
这一趟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让他们知道大周的存在以及位置,第二个目标推销,把大周“土特产”拿出来看,第三个目标,把别国土特产带回来。
比如番薯土豆这些,高产粮的东西。
好东西当然要往家里扒拉,那些丝绸瓷器茶叶什么的,定位大周奢侈品,想要?拿真金白银来。
除了大周奢侈品,还有中低产品,总的来说就是大周制造,换取真金白银,还有一些矿产。
等大周武器更进一步,那白银级别的也可以卖出去,主打一个多赚钱。
要是别的国家武器更牛,那就进行采购,用来拆开研究,自己造。
迟晚跟虞九舟,还有内阁一众人,制定了航海策略,大概就是十几个人头凑一起,商量着怎么把人家的钱人家的东西弄到自己口袋里。
至于表现上国风度,大周多的是那种华而不实的,各种学说,印刷成册,要多少送多少。
大家一起来学之乎者也啊,说不定以后大周更厉害了,对方就成了自家人。
商定好了策略,就可以组队航海了。
队伍拉起的差不多了,迟晚跟虞九舟前来试船,毕竟大海神秘,当年航海,损失不可谓是不大,皇帝跟王上亲自试船,便是给这次航海信心。
迟晚跟虞九舟上了船,这艘船主要依靠风力人力。
她们乘坐的这艘船,船身瘦长,船首尖锐突出,属于高速帆船。
主打一个性能优良,航速较快。
类似于十八,十九世纪中期出现的飞剪船,算是蒸汽船出现之前的王者。
大周现在的技术,比之飞剪船,可能是差了一些,估计也差不了太多。
毕竟还是帆船,还是很依靠风的,但蒸汽机还没有发明出来。
以大周现在的情况,没有个百十年,很难研究出来蒸汽机,尽管迟晚提供了思路,可难度还是很大。
蒸汽机出来,就不会那么依赖风力了。
迟晚在想,以自己的身体,应该能看到蒸汽机出来的那一天吧。
她跟虞九舟站在甲板上,看着船只快速行驶,心中有许多豪言壮语,又怕说出来被笑话。
虞九舟则扭头看了她一眼,“今朝可知,这一艘船造价?”
迟晚摇头,她只知道造价不菲。
“近一万两。”
“一万?”
几百艘船,就是近百万两,况且其中几十艘主船比她们乘坐的这艘船要大得多,造价也是翻倍的。
再加上火炮等武器,以及人力,还有船上携带的那么多用来贸易的东西,这一趟海花费在千万两银子还不止。
但造船下海对大周有百利,况且船也不只是下海,大周也存在一条跟运河差不多的河,连接南北,存在千年,几十万漕工以及无数家庭,都靠河而生。
河道清淤也是重中之重,每年都要花费几十万两银子,这一次户部拨款数百万两银子,就是为了以水冲刷河道淤泥,保证河道的畅通。
再加上如今帆船的技术,这条南北之河会变得繁盛,所以扩建也就迫在眉睫。
拓宽河道,加深河床,修建船闸等。
防洪,灌溉,航运等多方面,都离不开这条南北之河。
等船队入海后,朝廷接下来的重点就扩建河道上,以及各地治水工程都不能停。
大周现在不管做什么,都离不开钱。
要是海上贸易能给大周带来无尽的财富,能极大缓解大周财政压力。
“希望这么多的银子没有白花。”迟晚知道,虞九舟的压力很大。
出海贸易这块,大周以前做过,只是花费太大了,一开始还好,后面几乎入不敷出,现在重新启动航海计划,朝堂之上反对的人很多,可想而知虞九舟的压力。
千万两银子砸下去,要是只能听个响,这件事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了。
航海贸易是迟晚跟虞九舟力挺的,出来承担责任的不可能是皇帝,只能是迟晚了。
领船航行的主官,也承受不了这个责任。
“当然不会白花。”迟晚自然不能确定。
海上瞬息万变,真要发生什么,她们在京都也是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