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434)+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一边搞事业一边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不要太舒心了。

……

大周平均每个月有四到六次早朝。

正月因为放假,朝会只有三次,今日就是正月的最后一次朝会。

朝会上,各部门进行了一次总结报告。

报告形式自然是迟晚想出来的,部门内做了什么,过程如何,结果如何,都是需要汇报的。

当然了,这些是能宣布的报告,总得让文武百官,让天下的百姓知道,朝廷在做什么。

能汇报完报告,按照流程,再问问朝堂百官有没有事,无事就可以退朝了。

然而,有人不想这么快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

“准。”

“航海贸易数万人,数百条船,在姜维扬的领航下已经离开快两年半了,至今没有消息传来,他们的家人找到了朝廷,想要抚恤金。”

抚恤金?要抚恤金就代表着,他们的家人都认为出海的人都死了。

当年航海意气风发,如今却不得消息,有些人相信他们没死,可有些人却觉得他们死了。

大海无情,海上状况瞬息万变,没有人能保证他们还在,出去寻找的队伍,到目前也没有传回来消息,这怎能不让人怀疑他们是否还在。

而数万人的家人,就算只有一半认为他们死了,来找朝廷要抚恤金,人数就是乌压压的一片,这样一来,消息会迅速传遍大周,所有人都会认为,船队没了。

数万人,数百艘船,千万两白银,就这么扔进了大海里,以后再重启海上贸易,谈何容易。

况且,要是那些人没死,大周反倒是宣布了他们的死亡,若有人前往截杀呢?

无论如何,就算报失踪,也不能报他们死亡。

抚恤金朝廷给得起,但不能给,不能让失败的情绪蔓延至大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只要船队还没有消息,就不能说船队没了。

船队是否还在,有人认为没了,有人认为还在,他们的目标不一样,主张自然也不一样。

有人想继续封海,获得利益。

倭寇哪里来的?大部分是世家养的,养这些倭寇,自然是想自己占据海上贸易得来的利益。

海上贸易赚钱,大周一开始就出海,一初确实证明了海上赚钱,后来突然就损失更多了,就是因为出现了倭寇。

倭寇劫掠商队,导致海域逐渐控制在世家的手里。

徐晨露消灭倭寇,大周重启海上贸易,那些世家的利益受损,他们是最不希望海上贸易成功的。

有人说,北方世家掌控朝堂,南方世家掌控钱粮。

事实上,也没有这么绝对,北方有世家做生意,南方也有世家做官,数量上嘛,也差不多。

反正,世家占据了大半官场,也占据了大半生意场。

想要消灭世家,杀或是让更多出身非寒门的人做官,也要支持那些,没有什么背景的商人。

杀是最快的,却容易引起大乱,所以不能乱杀,要有序的杀,没错,就是给这些世家排上队,让他们领号等死,也不是没有活的办法,要么他们能赢迟晚跟虞九舟,还有千万支持她们的人,要么妥协,转而成为她们的人。

想来,在没有面对绝望之前,大部分世家都会坚持的。

如若不然,今日朝堂上,便不会有人因此发难。

迟晚站在虞九舟的左手边,只比虞九舟低一个台阶,她的眼睛是闭上的,明显在闭目养神。

一袭红色蟒袍站在那里,给人压迫感十足。

本来虞九舟是让人给她做一把椅子的,她说,椅子的压迫感,没有站着强。

就是不知道,她闭上双眸站在那,是怎么站得这么稳的,很多人站着闭上眼睛,多少有点儿摇晃,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摇摇欲坠。

虞九舟冷眼看着朝堂上一个又一个人站出来,一双眸子变得阴冷。

她们的耳边传来,这些人义正词严的话语,到底是真的正义,还是为了利益,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

“陛下,从姜维扬带领船队出海,至今已经两年四个月二十七天,却没有传回来一点儿消息,臣以为,可以给船队家人抚恤金。”

“陛下,太宗时期,大周开过海上贸易,结果带来了倭寇,海上倭寇横行,沿海百姓受罪,如今好不容易海面平静,重启海上贸易,是否会为大周带来强敌。”

“陛下,我大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自产自销,不需要跟外族做生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陛下,我大周乃上国,拥有世上最先进的文化,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有何好贸易的。”

“启禀陛下,海上贸易会让他国文化影响大周,从而影响百姓,臣以为,不可进行海上贸易。”

听听这些人的话,听起来都是为了大周好,一个比一个说得好。

但那些支持海上贸易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启禀陛下,臣与他们意见不同,我大周缺的是黄金白银,海上黄金白银那么多,能用丝绸,瓷器,茶叶等换回,我大周何愁缺银子用。”

“陛下,我大周最不缺的就是丝绸,瓷器,茶叶,好东西我们可以自己留着,那些品质稍差的,完全可以换成银子。”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外族蛮邦,虽是茹毛饮血之辈,像北宁骑兵养马,难道我大周就不可学吗?”

“所谓自产自销,当真销得掉吗?据臣所知,我们大周有更先进的技术,然而,因为销不掉那么多,所以一直没有投入使用,要是能销到海上,对大周而言,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