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52)+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前世的时候,迟晚可以靠这些在任何阵营获得重用,她却偏偏走了邪门歪道,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迟晚说的都是真的。

不是那个人渣不想,是她根本不会,会这些东西的,是现在的迟晚。

虞九舟把写满制盐方法的纸递给春归,“送到孤的封地去。”

身为大周的秦国长公主,自然是有自己的封地的,她的封地还在富庶之地,明州靠海,她有自己的盐场。

春归立马去办了,迟晚想了想,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画下了一个机器。

虞九舟微愣,就见她在上面标上——按压把手,把手保护套,加厚无缝铁皮,加粗撞针,还有铁管。

可惜没有不锈钢,否则就不用铁了。

铁器是管制物品,打铁铺没有相关手续,都有很多东西无法制作。

迟晚要不是驸马,很多东西,就算知道原理,她也做不出来,尽管她了解的只是皮毛,读书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有些局限于古代的技术制造不出来,可很多东西,古代本来就有基础,只要她提供想法,总能制作出来。

有空的时候,她把自己记得的东西筛选出来,写下方子交给虞九舟,能做出来的就做,做不出来慢慢研究。

当然,她打算按需给,造福百姓的,就尽快给虞九舟,早一天做出来,老百姓就早一点儿享受。

迟晚知道,自己手里握着的东西越多,小命就越安全,在大是大非上面,她也不至于这么自私。

她学过些许的水墨画,没什么天赋,但能画出来,不会太抽象。

虞九舟看着宣纸上的画眸中闪过一丝疑惑,由于上面的标识,她能看出来,这样东西是铁制的,难道是武器?

虞九舟沉默不语,夏去这个急性子,立马问道:“驸马,这是武器吗?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好用。”

“不,是制蜂窝煤的东西。”

“蜂窝煤是什么?”

煤炭她们都知道,加上蜂窝煤,夏去疑惑不解道:“该不会是长得像蜂窝的煤炭吧。”

迟晚挑眉,“夏将军,是我对你刻板印象了。”

“啥是刻板印象。”

“就是默认你是个大聪明。”

夏去总觉得这句话不是在夸自己,可听起来就是在夸自己,“我也觉得我聪明。”

迟晚忍不住笑了,旁边的虞九舟虽然听不懂,但是她知道,迟晚是在说反话,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可惜一闪而逝。

迟晚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怔了一会儿才道:“蜂窝煤是煤跟黄泥混合,加上水搅拌均匀,大约能捏成团的时候,用这个机器给压出来,这样一块蜂窝煤就出来了,具体过* 程我都写了下来。”

她记得蜂窝煤能烧是十个小时以上,那就保守点儿,她道:“一块蜂窝煤能烧五个时辰以上,烧水烧饭取暖都可以,不过需要在通风的地方使用,密封的地方会死人。”

迟晚看过本草纲目以及天工开物,再加上读书时学到的知识,她相信可以制出蜂窝煤。

虞九舟一下子就听出了蜂窝煤的好处,现如今用的炭是以树木等植物做成的,价格昂贵,且现在有越来越贵的趋势。

若迟晚知道,就会告诉她这是燃料危机。

世家高门里用的红萝炭,银丝炭,价格更是昂贵的可怕,冬日未到,公主府就要采购大批的炭,这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反正百姓是别想用了。

而煤是什么,大周有许多的煤矿,开采出来的煤,基本用于冶铁,冶金,陶瓷等,总之,不是没有人想过在家里用,结果就是烟雾缭绕的,让人受不了。

可按照迟晚所说,蜂窝煤是可以在家里使用的。

不管迟晚的法子有没有用,试过就知道了。

迟晚把关于蜂窝煤详细的需要写了出来,还画了炉子。

虞九舟给春归使了个眼色,春归拿了图纸又出去了,堂堂长公主想做什么,一句话吩咐下去就行了。

目前迟晚也想不到别的了,等回去好好想想再说。

虞九舟不是白拿别人东西的人,“若能证明你的法子都有效,孤有重赏,另,从今日起,你每月可去公主府账上支一千两银子。”

每月都能拿一千两银子,这就是虞九舟给自己的报酬吗?

迟晚的眼睛亮了,每个月一千两,一年就是一万多两,她还做什么生意,直接拿钱跑路算了。

可惜她最重要的不是银子,而是户籍路引,最好是新的身份。

迟晚暂时不去想逃走的事情,愉悦道谢,“多谢殿下。”

有了银子,她就能做许多事,这是她拿方子换的,没有一点儿不好意思。

不像是上午的赏赐,无功不受禄。

虞九舟没有提及赏赐的事情,在她看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那是母后的赏赐,敲打迟晚也是为了自己。

母后与迟晚之间,不用想,她肯定选择维护母后的权威。

既然迟晚说要把东西都换成银子买物资救灾,那她就给她银子,一个月一千两,足够她用的。

那两个方子要是有用,虞九舟再赏的,就不是银子能买得到的了。

虞九舟应了一声,转身走进内殿。

夏去立即走到迟晚旁边,“驸马,走,臣带你去你的房间。”

这人怎么还自称臣,还好声好气的,可不像她那个暴躁脾气。

迟晚后退了一步,有点儿不想跟她走。

哪知夏去继续道:“驸马,以前是臣错怪你了,你也是有真本事的,不是臣想的那种,靠吃软饭上位的人,天天走歪门邪道,想着算计殿下,你当着我们的面,毫不设防地把那么好的两个方子说出来,那是信任我们,从今以后我夏去,驸马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让我杀猪,我绝不杀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