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172)

作者: 绾山系岭 阅读记录

而后他瞪向姜崖,“你这小子嘴巴怎么这么严实?”

郭腾飞笑起来,“梁叔,您不怪我不请自到吧?”

梁有仙哪能这样想,赶紧让郭腾飞一行往里进。姜崖说得没错,即便今天只卖出去20张门票又如何,县长亲自来捧场,说明重视梁家洼溶洞发展。今天县长可没去金竹村吧。

他刚这么一美滋滋的想着,转身瞧见宋香巧站到郭腾飞面前笑得合不拢嘴。

他瞬时冷静了片刻,赶紧让程宿去做好准备。

“梁叔,郭县长可不是白来看的。”姜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门票。这里面还有乡里村里大家的票。

梁有仙这下深深松了口气,朝姜崖伸出大拇指,“姜小子,还是你办事妥当。”

姜崖摆摆手,让他赶紧陪同袁县长看表演。

这时一个娇俏的声音传来,“姜崖哥哥!”

姜崖一转身,竹小蝶拉着母亲姜春的手,俏生生地出现在面前。

小姑娘今天传来一套小花长裙,月余未见,好似又长高长大了些。

同行的几个大婶大叔一脸新奇地看着四周。

“还别说,这溶洞整得挺美,像戏文里说的龙宫。”

“在这里表演啥啊!我看咱们乡的剧团在旁边准备。”

“这剧团就会整些红白喜事,还能表演?”

“哎呀,快快,别说了,等下没位置了。”

姜春担心地看着自家儿子,“今天吃饭了没?”

姜崖笑着说吃了,回头看向竹小蝶,“小蝶,上次给你买的零食喜欢吗?”

“嗯。”竹小蝶连连点头,“喜欢。”

过了会她一愣,“哥,你不是说,姜阿姨买给我的?”

姜崖咳咳两声,“谁买的都一样。你们的位置我买在前排,赶紧去吧。”

-

还有十分钟开场,仍有人陆陆续续进来,大眼一扫,三百个席位还真坐得七七八八。

梁有仙当下笑得合不拢嘴,赶紧让程宿过去给演员们打打气鼓鼓劲。

这个竹坑乡土生土长的剧团也就一二十个人,平日里就在十里八乡生孩子的、办丧事的、娶媳妇的场合上吹拉弹唱。

唱的歌大部分也是当下的流行歌曲或者经典豫剧,倒是团里有几个台柱子是唱山歌的好手,有时候也会来两句。

姜崖找过去的时候,这个团入不敷出几乎要解散。只剩下四五个人可以全职跟着程宿爬山过水演出,其他人该打工的打工,该生孩子的生孩子……

姜崖的提议给剧团一线生机,却又让他们心里直打鼓。

毕竟是从未干过的事情,可不是在喜棚里唱两首歌就能拿钱走人的。说白了,虽说他们被叫做剧团,也就是个草台班子,大家又没搞过舞台演出,也没有舞台经验。

姜崖带着程宿和几个骨干跑到省里看了几场演出找灵感,紧赶慢赶,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不到两个月搞出了一场演出来。

今天是验收成果的时候。

时间一到,窜天的唢呐声起,冲到溶洞顶又直直冲回来,所有人屏住呼吸,盯着台上看。

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走过来,中间一头驴上坐着一位带着红头盖的新媳妇,旁边媒婆摇曳着身姿,喜上眉梢,骄傲地仰着头让大家伙好好打量她一手促成的良缘佳话。

驴子后跟着新娘子的嫁妆,虽没有十里红妆之盛,却也有十来个大箱子。

这时,媒婆招呼着大家休息,抬眼起唱。

“唱首山歌不要钱,只要情真意相连。提起银元不值钱,提起姻缘值万年。一手牵起美娇娘,一手牵上读书郎,两相恩爱一百年吆……”

媒婆声音簇亮,字字清越,即便没有任何电子扩音器,在溶洞这样天然的喇叭中,每个曲调都送进观众的耳朵里。

原本唱在田间地头、红白喜事中的这些不起眼的山歌,今日搬到溶洞内,却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红盖头底下的新娘子羞得低下头,旁边的迎亲人们大笑起来,开始夸赞道:“我们梁家洼啊,山青水又秀,谁来不会夸一夸。梁家男儿可比山啊,能扛锄头能念书。梁家男儿可比水啊,嘴甜如蜜心又好啊。”

送亲人也不甘示弱,唱道:“我们金竹村啊,山高林又密啊,谁来不会夸一夸。竹家女儿可比银啊,能织布来能绣鞋。竹家女儿可比金啊,孝顺勤俭能持家啊。”

一时间,送亲人和迎亲人互不甘心落后,纷纷对唱起来,羞得新娘子捂住脸,拍着驴屁股往前跑。

媒婆吓得赶紧“吁吁”两声拽住绳子,让驴跑慢点。

绕山走,绕水行,不一会送亲队伍来到了梁家洼。

一群人冲出来,观众席上的竹坑乡人定神一看,这不就是梁家洼的村民吗?

这群人中女的穿粗布左衽上衣,男的穿对襟大褂,一副解放前民国打扮。

他们围住送亲队伍,为首的新t郎喜滋滋地看着自家媳妇,上前牵住绳子,把人小心翼翼抱下来。唢呐声冲天,芦笙声炸耳,新妇踩过火盆,跨过门墩,入了堂屋。

二老端坐高凳,满意地看着新妇。

媒婆赶紧放下两个蒲团。新郎新妇跪拜。

“一拜天地,跪拜天地多佑护,顺顺遂遂保平安。”

“二拜高堂,跪拜父母养育恩,家和才能万事兴。”

“三拜夫妻,月老树下恩爱长,守信才能白头老。”

礼毕,新郎新妇双双入了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