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人生如果能重来(239)

作者: 金丝小枣 阅读记录

而沐歌也配合地将李晓梦发给她的信息拿出来。

“所以说你头一次来这里,是为了参加同学的婚礼?”

沐歌点头,“是的。”

“那你同学现在人在何处?”

“案发现场,被烧成骨头的那个就是。”

“你……”女警愣住了,能这么远赶过来参加婚礼,就说明关系应该还不错,可现在同学被烧没了,这姜沐歌怎么是这样的表现?

沐歌也反应过来,自己毫不伪装的模样,确实引人怀疑,于是开口反问女警,“你是在好奇为什么她死了,我一点都不伤心?”

“嗯,你说一下为什么。”

“因为若不是我命不该绝,现在死的那个就是我了。”沐歌指了一下手机,“她发信息把我骗过来是想要我的命,对于她的死我实在生不出任何怜悯和惋惜之情,只能说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沐歌这边的问询正常进行,另一边,询问村长的警察都快崩溃了。

“我们没有杀人,那都是给保村神送的新娘子。”

“宝村婶?”

“是保村神!”村长有些生气,“那是保护我们村子的神仙!”

“不管是人是鬼还是神仙,这都不是你们杀人的理由!”

“能够以身侍神,是她们的荣幸!”

“那是活生生的人,那也是人家父母掌心的宝,你怎么不把你自己孩子送过去?”

老村长完全get不到警察生气的点,理直气壮地回嘴道,“送了,我妹妹和我女儿都送过去了。”

第210章 想回家的鬼新娘姜沐歌 6

村委会的几个人上车前就暗自对过口供,审讯的时候一定要一问三不知,可没想到村长在那真言符的作用下,该招的不该招的什么都招了。

全村三十四户,每年送一个所谓的新娘,三十四年轮一圈,村长的妹妹,还有她的亲生女儿都因此而死,可这村长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也许在他心里以身侍神,真的是件荣耀的事情。

村子里的事情他都知道,所以谁家送了自家的孩子,谁家送的儿媳妇,谁家是从外边买回来的大学生,事无巨细地交代个彻底。

全程录像录音,还有警察在做文字记载。

“王翠花二儿子外出打工,回来的时候媳妇不在家,王翠花说儿媳妇跟别人跑了,那二儿子竟然相信了他妈说的话,喝了好几天的闷酒。实际是老赵家给王翠花20000块钱,王翠花那败家娘们儿就把二儿媳妇顶替给老赵家,送去当新娘了。”

“其实老赵家自己有个女儿,老赵两口子嘴上说的是不舍得女儿,实际是想靠她女儿攀龙附凤,要不然怎么可能花两万买王翠花的儿媳妇。”

“刘全勇他家不舍得从外边花钱买,就把他姑娘送去了,那小姑娘才14岁,虽然有点小,不过,放在古代也确实到了嫁人的年纪。”

“铁柱家没女儿,那赵铁柱就从网上认识一个女的,后来就把人带回来了,当天晚上都没沐浴更衣,就套上嫁衣送了过去。”

“还有二小子家,是从外面买的,花了三万五,据说还是个大学生,但看她穿得那个样子,就不像个本分的女人。”

“……”

“在我看来,不清不楚的,或是嫁过人的都不应该给保村神送,他们也不怕激怒神灵。”

“一年送一个。”问话的警察说话时还伴随着牙齿的磕碰声。“你们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传统的。”

“我今年62,我小的时候就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小的时候就一年送一个。”

村长老头说完看向坐在那男警察旁边的小姑娘。“你这个女同志,你哭什么?她们又不是死了,他们都是保村神的老婆,都跟着保村神吃香的喝辣的去了。”

“一年一个,上百年的送,你们疯了吗?”

“一年一个很多吗?古代皇帝都能好几千个老婆,那我们的保村神有几百个老婆很正常啊!”

“你们的保村神长什么样子?给你们显什么灵了,让你们这么崇拜它?”

“神灵哪是我们凡人能够见到的,但我们村子风调雨顺,从来没有过洪灾或是地震,这全都靠保村神的庇佑。”

“人是你们埋的?”

“我们把新娘子送过去,待新娘子被保村神收用后,我们再去把那新娘子的肉身埋葬掉。

对了,今天那死丫头烧了保村神的房子,还殴打我们的村民,你看我脑袋上这淤青,就是她拿东西砸的,警察同志,我要告她!你们必须把她枪毙了!”

负责记录的警察敲键盘的手都是颤抖的,陪同审讯的女警转身出了审讯室。

她真的听不下去了!

有时候愚昧无知的人,比恶人还可恶!

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这村里的人冷漠无情,愚蠢无知,是非不明,没有原则底线……这,是改变不了的!

和其他同事做了一下对接,她转身去了接待室,想去看看那个打电话报警,还烧了房子,殴打了村民的英雄好汉。

见到沐歌时她明显愣了一下,没想到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

“你怎么过来了?”给沐歌录口供的女警察好奇地问她。

“受不了了,过来洗洗眼睛,换换心情。”她说完坐到沙发上,近距离的打量沐歌。

“能跟你加个好友吗?有空我请你吃饭!”

沐歌轻笑出声,说了个好就拿出手机。

“那老头说你打了他们全村的人,怎么打的,说出来让我高兴高兴。”女警深呼一口气,“我刚才差点就想把警服脱了,宁可受处分,至少先揍他丫的一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