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焚骨(151)
奋身上了岸,经历无数险局,彼时却身受重伤无法御敌的侍卫担任起了照顾幼主的一尽责任。
那时的钟离与燊也是重伤恍惚,生死边缘。
侍卫带着他尽量远离繁市、官差,避免被敌人继续追杀。
逃亡路上,侍卫碰上了四处游医的一位少年郎中,在自知命已枯灯的情况下,他向郎中连磕响头,求他一救。
性情孤傲的郎中见两人伤痕累累,一眼即知对方不是寻常百姓,因故冷眼问询二人来历。
起初,侍卫不愿说实话,怕对方小人行径。
郎中不耐烦,甩袖转身。
侍卫急忙又抓住他,交代了身份与遭遇。
郎中听闻对方是皇室中人,还是权利中心的倒霉蛋,顿时倒吸几口凉气。
说为难。
侍卫又磕,再求。
郎中还是不愿。
直至侍卫拔蜡吹灯倒了下去,年纪轻轻就一身古怪毛病的郎中才勉勉强强把他至死驮着的半大孩子提溜进自己居所,为其疗伤。
救活了孩子,转手他就将其丢给自己的一个朋友,说:
“喏,你不是爱找麻烦嘛,这个大麻烦送你了。不要对本公子感恩戴德,日行一善是本公子一生使命。”
救下钟离与燊的人便是问思归,而他的那个朋友不用怀疑,正是公子宿屿。
宿屿接手了钟离与燊的照料事务后,问过他的意愿,为其改名为离,又问他的志向、目标。
离说:“我心无欲山河权,我身却葬山河间。皇权容不得我一生天,便教我有机会能掀了那片金光灿灿,踏烂那一颗颗丑恶的黑心肝。”
离下定决心,宿屿之后便耐心教他本事。
离出身皇族,又是太子之子,国母爱孙,学问礼教自不用说,一定是顶好的。
所以宿屿能教授他的,仅有武学一样。
由于宿屿时常不在竹月深,离能得到指点的机会少之又少,更多时候,他都是拿着宿屿给他的各种标记过心得的秘笈自己练习。
他到天狱山时,竹月深才创立不久,山隅中人物尚少,等到竹月深四隅事务分配逐渐成熟,南执令使渊掌管了南窨,他的武功又在南执令的悉心点拨下突飞猛进,足可与南窨其他的高手比肩。
随着时间推移,天赋异禀且勤奋刻苦的离甚至赶超了许多南窨的武学前辈。
皇太孙“死”于刀光剑影,自此感悟出弱肉强食的生存之道,若无能力自保,重生为离的钟离与燊不会轻易提复仇。
找血缘仇敌报仇的事只好暂置,从长计议,伺机行动。
一朝入了竹月深,一切行动都必须遵从公子安排,私仇也是。
第130章 应天命
公子足智多谋,雄才远略,但凡出手,所谋所划必定是雪恨雪仇,且利国利民的上上之策。
离能顺利回归皇室,重拾皇孙身份,获封庭安王,皆是公子苦心策划促成。
说到成为庭安郡王的过程,离眉头紧锁,不太乐意说及。
不愿说的原因,是因在这一场回归皇室身份的计划中,他扮演的不是什么尊贵皇太孙受难归家,亲人相见垂泪相拥的温情画面的主角。
因为此时母妃已随父君而去;
年迈的皇祖母也早远离纷争,虔心佛祖,手中一点权力早被后宫奸妃夺去徇私;
曾经还算疼爱孙子的南武帝如今耽迷长生之道,莫说对一个失踪多年归来的皇孙有多上心了,就算是死去的亲儿子破棺出来,他大概都只会问其不死之法,复生神术。
离此次归来,扮演的是其王叔对付另一位王叔的一枚棋子。
目的很简单,南武帝一心求长生,无意禅位,自然就无意立储。
他年事已高,贪恋无上皇权的儿子儿孙们早已等不及要试一试龙座的软硬,夺嫡之争正激烈,此时能踢一人出局,成为胜者的机会就多一层。
既是棋子,棋下完了,棋子就没什么用了。
离的王叔利用他算计赢了对手,随即就将他丢弃一边。
他无权无势,什么事出力不讨好,什么事就丢给他去办。
譬如护送彧国伐木队伍出境这件事,就是钟离家那群黑心王叔唆使朝中党羽上谏成就。
护送彧国的伐木队有什么坏处?
一来,彧国与南武签订了采购协议,南武方要保证名木的采伐顺利进行,不遭逆贼滋扰破坏,否则按损失弥补;
二则,木材在南武境内运输期间,南武方需调派合宜人员配合运送的畅通,直至出境,若出差池,南武需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南武帝接下彧国方面的交易合约,只顾愉快数钱,监管、护送什么的,一挥手全交给下头的官吏去负责。
他明令,有关彧国至南武伐木的一切事宜,所需调令的官员,兵力,必须给予配合。
但是,若拿着圣令而不能将事情办妥者,后果自担。
本来,像这样几乎可算是携圣令为所欲为,执行起来也没什么难度的逍遥风光事,一开始也是有人乐意做的,并且做了有一段时间。
后因伐木期间,出现过几次不明人员破坏木材的事故,导致监管人倒贴了不小一笔钱进去,监管木材采伐的事务接近尾声,之后护送的任务再没人愿意插手。
毕竟彧国皇帝暴政滥政,贪酒迷色,鱼肉臣民的事全境皆知。
他之暴虐行径但闻无不发指,有昏君如此,受其强权压榨的臣民必会揭竿而起,以各种途径扰乱、捣毁其欲行之事。
起初,愿意接管彧国伐木事务的王、臣没有见识过侠义人士激愤的力量,挤破了头想从财力雄厚的彧国官员身上捞一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