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472)

说完,他扶着王守泉往村里走了。

钱淑兰在这些知青们脸上扫了一圈,“如果你们再闹事,闹事之人扣五十个工分,其他人连坐,扣二十个工分。”

丢下这句话,她也走了。一个个全都是傻子,明知道闹事没用,还瞎折腾。这些老知青也有意思,居然不带头劝这些新人,反而在旁边看戏。

那九个知青们傻眼了,“就这么完了?”

老一批的知青倒是对工农兵大学名额不放在心上了,他们更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啥意思?凭什么?

沈艳红凑到孔秋云耳边嘀咕,“咱们恐怕没戏吧?”

想到之前选食品厂的操作员,都没戏。这次肯定也跟他们没关系。

孔秋云也有些失望,她上学成绩挺好的,要不是高考取消,她有很大的概率能考上。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她微微低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些新知青们还想去闹,却被老知青们给拦住了,“你们不许去!”

新来的一个男知青梗着脖子,冷嗤起来,“你们是怂蛋,我们可不是!快让开!”

老知青们把这几人围起来,“你不能去闹事,你们要是闹事,会连累到我们要扣工分的。”

新知青嫌弃地扫了他一眼,“五十个工分而已,你怕什么?”

老知青气得直跺脚,“你懂什么?工分不够可是要去补的。你想大冬天去挖河渠吗?”

去年冬天,工分不够的人全要去挖河渠补工分。要不然就不分给他们口粮。谁都不想饿肚子,只能去挖。

大冬天的,北风狂啸,寒风刺骨,即使一动不动,也能冻得人直打哆嗦,更何况还要在寒风中挖土。

那土冻得跟冰疙瘩似的,他们拼死拼活干了一个月,才把工分给补齐了。

所以今年开春他们才卯足了劲儿的孵小鸡。

孵小鸡虽然辛苦,可好歹不冷不热,多好呀。

虽然他们比不上村里人挣得多,可好歹一天也能挣到十个工分,比下地割麦子强多了。

可这些人非要去闹事,一次还要扣他们二十个工分,这怎么能忍?

反正等到了投票阶段,那些社员们也不会把票投给他们,何苦折腾,还连累他们。

两方人码开始了拉锯战。

钱淑兰这边,也知道为什么这次的知青依旧会这么多了。

钱明华嘴角含笑,颇有几分幸灾乐祸,“咱们生产队二十个,还算是少的,像林家村生产队今年来了三十个。我看老林愁得眉毛都要打结了。”

钱淑兰揉了揉眉心,还会接二连三地下来。

她们生产队的知青点估计也要扩张了。

这些知青们到底还是没有闹起来。

都不蠢人,知道闹是没用的。所以在经过老知青们反复的解说,这才明白他们现在的处境。

“你们就别闹了。还是早点挣工分养活自己的肚子是正事儿。”

“对啊!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收粮食了,你们一分工分都没有,如果工分不够,你们就分不到粮食的。”

这些都是老知青们用血和泪,撞破头得出来的经验,人家提醒你是好心。

新知青有些不死心,“就不能买粮食吗?”

“他们自己都不够吃的,怎么可能卖给你们。”

新知青坐在简陋的炕上,眼里全是茫然,仔细看这副神情,和一年前的老知青们是那么的相似,仿佛重合在一起了。

作者有话要说:人都是有私心的,投票其实并不是最公正的。可制度就是如此。

第301章

钱淑兰回到家的时候,邓兴明对此事也有想法。

“你是说你想让你妹去上大学?”钱淑兰有些惊讶。

邓兴明有些不好意思,“云萍以前考上大学的,可养父养母把通知书藏起来了,这事云萍一直耿耿于怀。我想着不如让她争取一次。”

钱淑兰低下头,细细思量。别说这事还真可行。

邓云萍性格坚韧,在邓家受了那么多苦,却没有变坏,也许选别人去,钱淑兰多少还会担心对方会跟那些人同流合污,可邓云萍就不会了。

钱淑兰细细一琢磨竟然觉得邓云萍才是最适合的人选,“这事倒是可行,可咱们生产队那么多人呢,她未必能选上。”

这已经不是十年前了,王家村现在的高中毕业生还挺多。她没有十足把握。

钱淑兰想了想,又道,“要不你先问问云萍的想法,如果她想上大学,我会尽量帮她争取。”

邓兴明见娘答应了,立刻喜不自胜,“娘,真的谢谢你!”

这事如果他娘答应了,那十之八九就稳了。

放眼在这王家村,有谁能比他娘更有能耐呢?

钱淑兰见他似乎对自己挺有信心,忍不住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千万别让云萍太大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邓兴明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娘,凭你现在的地位这事不是很容易吗?”

钱淑兰也不怪他不懂乡下这点事儿。在农村乡下处得就是人情往来。

谁能为大家做的贡献多,谁的名声好就选对方。当然如果自家有孩子肯定会选自家。

她一点点给他分析,“因为全县养鸡这事儿,大家都对我有意见呢。”

邓兴明有些想不通了,“不会的娘,你不是已经开了食品厂了吗?”

钱淑兰无奈摇头,“你太天真了。在农村乡下,社员们见识少,他们不认合同,只认拿到手的钱。咱们跟香港签了合约,可定金在对华贸易中心呢,我手里可没接到一分钱。”

邓兴明这下子是真的傻眼了,如果是这样,那云萍还能有机会胜出吗?

他到底也是在乡下生存好几年了,自然知道云萍要想胜出,唯一的至胜秘法就是“她是钱厂长的女儿”。

如果这个厂长已经不受社员们爱戴,那还会有人投票给云萍吗?

邓兴明是真的慌了,“娘,那怎么办?”

钱淑兰微微叹了一口气,“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要早点让大家见到真钱了!”

因为材料有限,她现在也只能接些小单子。

可工农兵大学的名单八月份就要报上去了,她根本就等不到秋交会。

所以她要想云萍胜出,唯有早点让大家见到钱。只有她给大家带来利益了,别人才会重新尊敬她。

邓兴明左思右想都没能想到好法子。

可钱淑兰却转眼就想到了,附手在邓兴明说了几句,邓兴明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啊。一定能成的。”

钱淑兰也觉得这法子不错,这就叫物尽其用。

邓兴明笑容重新绽放,轻松得不得了,

钱淑兰见他面色恢复,便试探着问,“你也是高中生,你就不想上大学吗?”

邓兴明下意识地撇嘴,“我才不去!”见他娘望着他,他羞得脸通红,小声道,“我考高中的时候,考了两次才考上。”

钱淑兰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你成绩不好啊?”

亲娘这么直白的戳破!邓兴明有些尴尬,轻咳了一下,硬着头皮道,“是啊。就算我上大学了,估计我也听不懂,就不要浪费这个名额了。”

钱淑兰深以为然地点头,“你倒是有自知之明。”见邓兴明脸一僵,她又道,“比外头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好多了。”

邓兴明也知知青们有许多是初中毕业生也想要工农兵大学名额。确实挺不靠谱的。

到了第二日一早,钱淑兰正想离开家门的时候,就听到钱明华着急忙慌地过来。

到了跟前,他开门见山,“小姑,我跟你说,咱们生产队符合的一共有五十六人。加上知青点的九人,一共是六十五人。”

还挺多。钱淑兰心情格外沉重。她接过钱明华手里的名单扫了一眼。

这上面不仅仅有邓云萍也有邓兴明甚至还有正康。

多个人多份把握,钱淑兰也没说要把另外两个划掉,把名单还给他,叮嘱道,“行吧!等到了夏收之后再进行投票吧。现在地里的活这么重呢,赶紧安排人下地拔草吧。”

上一篇: 重生在过去那年 下一篇: 到地球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