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给病弱太女A后(134)+番外

作者: 步澹 阅读记录

厮杀之中,瞧着她神闲气静的侧脸,萧夷光几乎都有些着迷了,她夸道:“谋先事则昌,殿下虽然平日沉默寡言,心里却是有主意的。”

淋过一波箭雨,外面果然消停了不少。

元焘登上正对东宫的朱雀楼,他耳聪目明,一眼就瞧见里面的人在烧水煮茶,悠然得像外面的强兵不存在,差点气得摔下木梯。

他叫过高虢和袁超,痛斥道:“就是两万头猪,拱也拱进东宫了!”

袁超面红耳赤,当即下楼,叫人取巨木撞开宫门。

巨木在城墙根的仓房里,木头还没运来,并州铁骑就如神兵天降般,骑马杀进了王宫。

他们以逸待劳,又骑着快如风的甲马,砍杀这群疲累至极的虎豹骑就如砍瓜切菜,不多时,就从宫门口杀到了东宫外围。

萧恪在乱军中穿梭,她手起刀落,割下一男乾元的人头,举在手里:“元焘已死,投降不杀!”

“元焘死了!”

“衡阳郡王死了?”

消息传得很快,虎豹骑们攻不进东宫,也不打不过并州铁骑,只好扔下刀剑,躲到墙角去。

他们发现并州铁骑从身边呼啸而过,砍刀果然没有落到自己脑袋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兵器。

“先攻入东宫者,封万户侯!”

远处高氏还在鼓动大家抵抗,可根本没人心动,就算当天王老子,也不能为了权贵丢了命。

东宫门重新打开时,门边已经垒了半墙高的尸体,鲜血淌过水磨石板路,流成了小河。

萧恪摘下兜鍪,双目炯炯有神,大步踏着血河来到元祯面前,跪下道:“臣救驾来迟,东宫已不适合居住,请殿下移驾明光殿。”

身后谢氏等江南豪族也纷纷跪下,跟着喊:“请殿下移驾明光殿。”

明光殿位于王宫正中,外瞰前朝,内临后宫,是广陵王元叡从前的住处,也是江南诸州的权力中心。

————

国不可一日无君,南北世家在推拥王太女称帝一事上,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和谐。

先前为元叡准备的仪仗,全都用到了元祯身上,不仅如此,为了尽快拿到从龙之功的封赏,谢济甚至还提议,要元祯提早一月登基。

元祯以孝道为名,推拒了去。

她先以太女的身份监摄国事,又派出使者,元叡崩殂的消息传到江南江北八州之地,要天下人为广陵王服丧一月。

八州刺史除了荆州、益州,其他六州刺史都先后入京奔丧,顺便向太女表表忠心,就连郑伯康也不例外,他把前线交给女儿,星夜赶到了建邺。

得知元叡之死的前因后果,他对着元祯又是一通埋怨,若不是看在她马上要登基为帝的份上,郑伯康能掀了桌子:

“阿舅都说了多少回,这种事不要自作主张,万一有个好歹,让我怎么下去见你阿母!”

元祯陪着笑,留他在京中参加登基大典。

郑伯康想了想,他怕江南豪族给元祯使绊子,也怕兰陵萧氏仗势欺人,自己家的孩子要当天子,他怎么也不放心。

于是答应下来,郑伯康又道:“这回来,阿舅给你送了个人。”

“是谁?”

“我的帐前将军,刘芷!”

提到这,郑伯康一脸肉疼,仿佛送出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满屋子的金银财宝,他瞪了元祯几眼:

“刘将军从陈留郡投奔到江州,说手中有你的荐书,我打开一看,才知道这根本不是荐书,而是你的讨要信。”

刘芷在江州与羌人

第一回交锋,便斩了两千骑卒,缴获了八百匹好马。若是其他人来讨,郑伯康保准让她从哪来滚哪去。

可是,一看到元祯弱不禁风的身子,郑伯康就立马软下了心,别说人了,他恨不得把江州的山山水水都搬到建邺来。

虎豹骑左军随着高氏作乱,被元祯用雷霆手段整治了一番,正愁无将可领,恰巧阿舅便将人送来,她道:

“孤也不白要阿舅的人,就让刘将军领着虎豹骑左军去江州,戴罪立功后再回来。”

萧夷光的阿舅萧岧手握荆州、益州,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只遣使来为广陵王吊丧,顺便留下代他参加登基大典。

三月后,元祯在建邺登皇帝位,改元咸康,册太女妃萧夷光为皇后,追谥命丧羌乱中的先帝元景为哀皇帝,庙号思宗。

元叡没有做过天子,为维护自己即位的正统性,元祯赠他为景皇帝,庙号世祖,生母郑婉为宣献皇后,又移他们进宗庙供奉。

至于继王后高玉,元祯毫不掩饰对她的厌恶,命人抹去她在史书上的痕迹,再迁渤海高氏到交州蛮荒之地,不断打压,终大周一朝,高氏无一人任八品以上官职。

萧氏、谢氏、郑氏都有从龙之功,元祯封萧韶为兰陵公,照旧任左仆射,谢济为陈郡公,任司隶校尉,郑伯康为荥阳郡公,任侍中兼江州刺史。

国相萧智容为元祯出谋划策,也得到了长信侯的爵位,依旧做丞相。

她虽出身兰陵萧氏,但却能在南北世家中保持中立,只忠心天子一人,深得元祯的宠信。

妻子寿春县主因照顾过皇后,新帝登基后,不仅晋封为寿春大长公主,还额外得到了五千户食邑的封赏。

其余有功将领,元祯一一颁下赏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封陈郡公谢济的女儿谢真一为吴兴县主,并赏了座皇宫外的宅子。

联想到二人之前的旧情,人们对此安排议论纷纷。

第76章

咸康元年五月。

暗无天日的牢狱里,元焘蓬头垢面,几个月未修剪的指甲刮着地上的土,嘴里也低声咕哝些疯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