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病弱太女A后(143)+番外
不论闻过多少次,商音和英娘都难以接受里面又闷又燥的药气,她们不约而同的停止用鼻腔呼吸,踏进门的步伐也略有停滞。
萧夷光玉莲步稳,路过一座鎏金铜镜架前,甚至还站住了脚步,端详着容貌,扶了扶发髻上素色的玉簪。
铜镜边摆着几抬高足隐几,以及桃木芯的四足手杖,都是匠人按元祯身高专门制成的。
在生病前,她就已经能自己扶着隐几,从殿内慢慢挪动到殿外,眼看隐几可以逐渐过渡成拐杖了,又生了这一场如山倒的大病。
真是天不遂人愿。
整理好妆容,萧夷光碎步拐进步障,第一眼便看到苟柔俯着身子,用丝帕蘸水,正轻轻擦拭着元祯脸边的汗。
“陛下还是虚汗不止?”
苟柔直起腰身,先点了点头,又竖食指在嘴唇上,示意她元祯尚在熟睡。
元祯睡睡醒醒,听到耳边有明月婢的声音,以为是朝堂上出了事,于是强撑着睁开眼,细若游丝道:“可是皇后来了?”
罗帐边挂着的香囊动了动,萧夷光坐到床边,拿起自己的手帕揩去她人中里积蓄的汗珠,轻柔道:“陛下,进些参汤再睡吧。”
参汤有大补元气、回阳固本的良效,理论上说,最适合元祯这样气血俱虚、汗流成注的病人饮用。
元祯想说参汤是日日喝的,却也不大见效,但她又怕明月婢听了忧虑,于是勉强笑道:“好——你日中过来,外朝是不是生了事?”
有元祯的默许,这几日的奏章都是萧夷光代笔,她没有邀功,而是谦逊道:
“有国相等一干忠臣能将在,朝中一切都好。妾倒是还有件喜事,想要告诉陛下。”
元祯被搀扶着靠在隐囊上,虚弱的笑笑:“哦?什么喜事?”
今日的明月婢,眉裁翠羽,肌胜羊脂,一派风姿月态的模样,仿佛将殿外夏日的生机都带了进来。
她看了,不仅心情莫名好上许多,就连沉重的身子,都感到越发轻盈。
“九娘带着并州铁骑,已经抵达江州,与卢猷之合兵一处。京口卫的八万兵马,也在司马将军的率领下,进驻衮州,只要粮草一到,就能分兵夹击中原。”
“好,好,好。咳咳咳。”
元祯一激动,连说三个好字,她呼吸太快呛了口风,又剧烈咳嗽,直到参汤端过来,才压下胸口的震动。
眸中闪烁着喜意,萧夷光也扬唇一笑,恐怕全建邺城中,除了阿娘,她是最希望北伐的人。
过去两年里,萧氏的本家、姻亲有不少人冒死逃出中原,渡江投奔阿娘,可他们都不清楚阿母的消息。
屡次的失望,让萧夷光转而将希望寄托于北伐军,她有一种预感,阿母就藏在长安的某一处,正等待着她来解救。
“今日的奏章中还有一事,需要陛下决断。”
元祯心情很好,嘴唇也慢慢染上血色,她问:“什么事?”
“楚王殿下上书,想要陛下从西山寺院修行的弟妹中,择一人立为皇储。”
萧夷光见元祯的脸色由晴转阴,大为不快,就劝道:“楚王素来玩世不恭,却能有这样的担忧,想来陛下的病已经惹得人心惶惶。陛下若是不愿,妾就驳了回去。”
“哼,朕的家事,还轮不到她来做主!”
元祯心里早就有了主意,她拉过萧夷光的手,深深叹息:“不是我不愿意立储,只是教他们继位,你该何去何从?皇后、太后,都不合适。”
作为同辈人,新帝不可能尊萧夷光为太后,更不会容忍她永远戴着皇后的凤冠。元祯一死,她的处境会非常尴尬。
萧夷光凄然一笑:“陛下都走了,妾还在乎那等虚名浮利做什么?去西山寺与桓三娘作伴便是了。”
第81章
许是被药性催晕了脑袋,听到明月婢愿意青灯古佛,度过余生的一刹那,元祯心中竟有种石头落地的感觉。
自己驾崩,有萧氏的权势在,明月婢要想效法前朝惠帝的皇后,在宫禁中豢养几个面首,操纵几桩国事,是轻而易举的事。
……
旋即,她抿紧了嘴唇,为这种想法感到不耻,自己怎么能怀疑明月婢的真心呢?
眼下最大的忧患,应当是她们无女,家国后继无人呀!
“咳咳咳,我不忍心你去那种地方。”
元祯从隐囊下摸出一条细长的匣子,“我已经命顾七娘起草好了诏书,任楚王为宗正,留她在建邺,等再过些时日,就给她赐婚。”
“陛下是想过继楚王的孩子?”
“唯有这样做,你才能继续留在宫中。”
为了给明月婢留条后路,元祯可谓劳心劳神,特意将顾七娘招床边,自己口述,让她将旨意逐字写下来,又亲自校对了一遍。
浑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干了,她疲倦揉了揉眉心:“我属意萧丞相的小女儿萧娥,唔,你与她相处过时日,觉得这桩亲事是否可行?”
就目前的时局来看,让楚王与萧娥结合,再过继她们的孩子来给皇后抚养,既能巩固皇室的权威,还能赢得掌握重兵的萧氏拥护,这项安排算得上十全十美了。
倘若楚王不是心有所属的话。
于公,萧夷光亦赞同下一任天子身上流着萧氏的血,于私,她又觉得楚王不会情愿,到时能给元祯捅出大篓子,便道:
“陛下思虑周全,只是怕楚王她不会满意。”
元祯敲着木匣,明知故问:“让她娶谁她会满意?”
萧夷光眼睫颤了颤,垂眸不语。
“咳咳咳,丞相与大长公主同意,便由不得她,等孩子生下来,就再把她赶回豫章,省得让朕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