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病弱太女A后(50)+番外
————
第二日萧夷光照例与元祯同乘一车,她底子康健,过了一夜热病好了一大半,不需要再躺着赶路,部曲就将元祯的四轮车搬了回来。
比起萧夷光红润的脸庞,熠熠生辉的眸子,元祯的精神还是萎靡不振,仿佛生病的人是她,而不是萧夷光。
苟柔忙前忙后,在她身后垫了一床薄被,方便元祯腰累时可以向后靠着,临下车前还是放心不下,又托萧夷光照拂。
萧夷光自然应下,不过,她看向元祯时,元祯却装作若无其事,扶着腰的手也偷偷改放在腿上。
一路上,元祯没有提昨日她救下萧夷光的事,不但没有提,连话都少了很多,神情恹恹的,时不时按着腰,齿间发出疼痛的抽气,眉毛也挤在一起。
倒是萧夷光不时会开口,询问元祯要不要喝口水吃点东西,得到的回应寥寥,比起昨日,一个问话另一个才答,两人像是完全颠倒过来。
白日里萧夷光与元祯同车,晚上照旧哄着稚婢睡觉,孟医工在她这里碰壁后,也不再八卦,她有了新的活儿。
元祯已经答应让她进王宫做事,沿途有不少草药,一停车孟医工就忙着采摘,她发誓要为元祯根除痼疾。
这日刚停车做饭,孟医工又得闲跑出去采药,小锅里熬的粥还没冒泡,她就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
“殿下,上官校尉,后头追来了十多个人,他们身上都带着弓箭!”
来者不善,上官校尉一脚踩死火焰,抽出腰间挎刀,让人将元祯护进车里。
元祯问:“是羌人还是流民?”
长安沦陷后,羌人管控不严,也有不少逃出来的世家和百姓,他们不愿做亡国奴,纷纷举家南下。
这一路元祯等不仅在躲避羌人,还要提防着大群的流民,所以尽量捡着小道走。
孟医工躲到死士身后,牙齿打着颤,“好像是大周人,身上的衣裳不俗,不像是乞食的流民,都是乾元。”
萧夷光猜测:“也许是流民帅派出的探子。”
元祯看了她一眼,两人的目光短暂交汇,又各自分开。
“喂,你跑什么呢,小爷又不能把你给吃了!”
草丛悉悉索索,李大郎钻了出来,看到死士们拔刀以待,他惊讶道:“这儿还有别人——啊!!!”
最后的一个字,是他看着萧夷光后,张大嘴巴,忍不住叫出来的。
李大郎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抬手指着萧夷光,好像在做梦:“八娘,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也逃出长安了?”
“李大郎,你鬼叫什么呢?”
爱阿谀奉承的紫衣郎君也紧跟过来,今日他穿了一身灰不溜啾的袍子,像是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头上还有根草屑,想来在外头蹉跎许久,整个人灰扑扑。
他抬眼一瞧,嗓门把树上的鸟都给轰了起来:“啊!八娘,你没事真是太好了。”
“昨日我还劝李大郎,要他们随我杀回长安,救你出来呢!”
“你是如何逃出来的?旁边的女郎好生面熟——咦,竟然是你?”
元祯背靠四轮车,闻言勾唇轻笑,紫衣郎君面容扭曲,像是吞了一口苍蝇一样难受。
第28章
听到“八娘”两个字,草丛里稀里哗啦又钻出七八名世家乾元,他们的脸无一例外都灰扑扑的,眼珠里带着血丝,系在腰间的革带松松垮垮,想必这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头。
尽管长安沦陷,家小都生死未卜,人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恐怕只剩下他们对萧夷光的热忱。
遇到萧八娘,每一个乾元的眼睛都亮了,有的甚至还发出傻笑声,若不是顾忌着死士们手中的刀剑,他们就要一拥而上,围着八娘嘘寒问暖了。
众人的目光紧紧聚焦在萧夷光一人身上,像围着鲜花转悠的蜜蜂,全然没把旁边的元祯放在眼里。
元祯轻轻咳了声:“李大郎怎么会在此处?”
李大郎嘴上说话,眼睛却不肯从萧夷光身上挪下来:“我听翠微台在采买陈留的母雁,想着八娘定然是有急用,就叫上几个伙伴去了陈留打猎。”
说到萧八娘与陈留郡,他睁大双眼,笑容比不掺水的蜂蜜还腻:“多亏了八娘,否则我等定然会陷在长安,哪里能留得这条性命在呢!”
世家子们也纷纷道:“是啊,八娘相当于救了我等一命,今后我们任凭八娘驱使。”
乾元们的眼神太过直露,丝毫不掩饰眼底的欲望,萧夷光闪过一丝厌恶,她拉远与他们的距离,婉拒道:“人生各有命,造化如此,并非我一人之力,诸位郎君娘子莫要客气。”
瞥向元祯,她依旧寻得见那双沉静温和的眼眸,透着琥珀色的干净诚挚,与这些纨绔子弟比,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了。
灰袍郎君,也就是先前的紫衣郎君夹马上前,殷勤地自我介绍:
“不知八娘是否还记得小可,家父乃典虞都尉张南,小可排行十一,在三个月前翠微台的春宴上,见过八娘一面。”
典虞都尉正六品,在长安城里只是个负责苑马牧养的小官,张十一郎又是白身,萧夷光每日见的人多如牛毛,若要说不记得也正常。
偏生萧夷光有半面不忘的好记性,她道:“当日有人骑在马上舞剑,身姿轻盈,赢得满筵喝彩,可是张十一郎?”
“是,就是小可。”想不到八娘对他的印象如此深刻,张十一郎激动的泪花都要出来了,不愧他苦苦练了半个月剑:
“家父擅长畜养马匹,小可耳濡目染,也会一些驭马之术。若八娘不嫌弃,小可愿意为八娘赶车驱马,权当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