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给病弱太女A后(92)+番外

作者: 步澹 阅读记录

只是朱大郎一无玉牒,二无证明身份的用物,出了他治下的三郡,无人肯承认他的王爵和宗室身份。

他心中郁郁不平,正想攻打彭城,杀萧六郎立威,不料却接到了元祯的信。

这位王太女在信中言辞谦卑,不仅攀上他新纳的妾室魏十三郎君,叙起亲戚关系,还肯自降辈分,称他为叔王。

广陵王太女是正八经的高祖之后,血脉高贵,有她的背书,朱大郎的皇室身份也多了几分真实。

他心中窃喜,又与元祯多往来了几封书信,被吹捧得飘飘欲然,果真以阿叔自居起来。

两人越发熟悉,元祯投其所好,在信中多谈鼓吹宴饮之事,并装作无意的透露她手中正有一部皇室玉牒。

得知这个消息,朱大郎大喜,玉牒唯有长安和诸王府中存有,稍远些的旁支子弟都无缘见得,若是能借元祯的玉牒一观,他也好为自己认个名正言顺的祖宗。

朱大郎盛情相邀元祯去梁郡做客,起先他还怕人不敢来,没想到不过三日,元祯只带了二十随从,坦坦荡荡的到了城门口。

两人把酒言欢,在元祯的“指点”下,朱大郎顺利认雍王第二十七子为祖先。

有了祖宗,朱大郎的王位坐得就更安稳了,他心中乐开了花,当即赠了元祯五名坤泽暖床,好生将人送走。

过了几日,许是他招兵买马攻打萧六郎的消息传到淮阴郡,朱大郎又接到了元祯的信,内容不再是美貌坤泽和好马,而是言辞恳切的求情。

“叔王在上,你我俱娶了世家坤泽为妻,与萧六郎有姻亲关系,理应协心同力,外御其侮。何况萧六郎年轻气盛,现在早已畏惧您的威势,托我向您求饶,若叔王愿化干戈为玉帛,不妨与他都到淮阴郡一聚,侄女叩首。”

羌人自北南下,对各郡虎视眈眈,朱大郎也不愿多生战火,削弱实力,当即回信应下。

他的幕僚纷纷劝他不要去,朱大郎却不以为意,笑道:“孤的这位侄女文弱忠厚,怎么会害我?”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大王,不如教他们到我们这里。”

朱大郎对元祯十分信任:“太女此前只带十多人就敢来梁郡,孤难道连她的胆气都没有?”

当即布置好城内事务,他只带上两百骑卒,出城前又特意捎了魏十三郎君。

据说到时太女妃也会在淮阴城,可以教她们姐弟叙叙旧情。

第53章

同兴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广陵王太女元祯亲自到淮阴城郊迎接朱大郎,并携带美酒牛羊慰劳他的两百骑卒。

酒酣耳热后,朱大郎见元祯神情谦恭,一直为萧六郎求情,便将戒心全都放下,晚间只带着十多位心腹入城休息。

刚进城一里左右,只听身后爆出了个响雷,连他们**的马都受惊跳了起来。

朱大郎回头一看,淮阴城的闸门猛然落了下来,堵住了进出城的门洞,也截断了他们逃生的退路。

“竖子竟敢欺我!”

悬着的心一下子死了,他目眦欲裂,抽出砍刀劈向元祯的马车。

一时间杀声震天,街边的小贩、买货的行人,都是京口卫假扮的,他们从果子下,布匹中找出隐藏的兵器,与朱大郎等缠斗起来。

上官校尉一杆长枪斜出,拦住朱大郎砍向马车的大刀,接着拍马上前,眼如流星,手腕随眼波一挑,本想用长枪将人的刀卸下,没想到朱大郎喝得烂醉如泥,不仅砍刀脱手飞向路边的屋顶,连人都摔下马匹。

朱大郎摔了一跤,头脑清醒片刻,身子还是软的,他手脚并用笨拙地往后躲,不等挪两步,就被上官校尉一枪戳进心口,在惊惧中结束了性命。

其余人等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殿下,伪王朱大郎已死。”

车帘掀开,元祯坐在车内,淡淡的扫了眼地上的血腥,沉着道:“割下他的头。”

当夜,梁郡城墙下亮如星点。

五百京口卫与萧六郎的兵马汇合后,每人手中都举起火把,营造出千军万马之势,佯装攻城。

城门守将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星火,不知来了多少人,正想向朱大郎报信,几次吊下去的信差都被杀掉,再无人敢去送信。

突然一支长箭射上城楼门柱,上头紧紧裹着个包袱,里头渗出的黑血顺着柱子一滴滴的流。

众将打开一瞧,肝胆欲裂。

里面不是旁人,正是他们的主公朱大郎的人头。

一步卒气喘吁吁地跑上来:“将军,将军!城内衙署走水了,白袍军不知从哪钻了出来,正借着火光杀人呢!”

他还未未站稳,一眼认出将领手中的人头,吓得转身就逃,边跑边把兵衣扔下来,自寻个隐蔽的地方逃命去了。

内外夹击,军心大乱,将领们群龙无首,只好另投明主,打开城门迎接萧六郎进城。

天还未亮,元祯就坐到了梁郡的伪王宫里,听上官校尉来报,京口卫的伤亡不过十人,她点点头,教人拿着朱大郎的头,再去劝降其他两郡。

萧六郎、王三娘从宫外进来,他们脱下戎装,见到元祯便深深下拜,感激她的出手援助。

尤其是王三娘,嗫嚅着嘴唇,面上红得像染了鲜血,羞愧难当。

那日她见元祯无发兵之意,便直接掀了桌案,指着人鼻子骂了足足一炷香时辰。

这事要安在其他宗室世家身上,两人早就反目成仇,没想到元祯不仅不计前嫌,亲自屈尊奔波,甚至还以身做饵,设计将朱大郎斩杀。

若按他们原本的计划,合兵强攻,即便能杀死朱大郎,两支军队也剩不了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