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冷面警官宠不停(36)

作者: 十八木听风 阅读记录

你让爷爷据理力争,叶万强偷东西,占哪条理了?”

关老头张口结舌。

谭老先生赞许点头,“小蓝说的对,人活着不能总顾全大局,得分个是非出来。”

爷爷本来有点拿不定主意,听谭老先生这么说,也变得坚定起来,“对,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蔡淑芬就没把万强教好。

要是不好好管教,他还会继续捅窟窿的。我们是没本事教万强了,只能请公家人管他。”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去踩缝纫机,学规矩。

听爷爷这么说,关老头气的拂袖而去,道不同不相为谋。

谭老先生招手让叶蓝过来,“孩子,如果将来再遇到这样的事儿,在法理与人情之间,你会选哪个?”

“选对的那个。”

“如果大家都说你做的不对呢?”

“只要我觉得对,我会坚持做下去。”

“好,好孩子。”谭老先生连赞了两个好字,就闭目养神了。

这位老爷子外表看似平静,其实正在酝酿重大决定。

他是中医大家,知道自己身体江河日下,能留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

人死如灯灭,倒没什么好留恋的,但他身怀针灸奇方,如果就这么死了,医术也会断绝,他需要一个徒弟。

叶蓝心如明镜,黑白分明,这种性格天生就适合学医。

但是否收她为徒,谭老先生还有点犹豫。

主要是叶蓝年龄太大了。

培养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时间。

就拿谭老先生自己来说吧,五岁学把脉,六岁认药,七岁背方子,八岁练针灸。

到双十年华,医术已经大成。

而叶蓝已经十八岁了,错过了最宝贵的十年。

现在才着手培养,会不会太晚了?

夕阳西下,大伯母挽起蓝布袖口,再次步入厨房,满院子飘起了葱油炝锅的味道。

谭老先生终于做出决定。

他靠在椅上,叫叶蓝过来,递了一根银针给她,“你家伙食太好,我中午吃多了,需要针刺足三里帮助消化。

但我现在这个样子,自己够不着脚,你来给我施针吧。”

叶蓝不知人生重大转机就摆在眼前,十分惊讶,“谭老先生,由我给你扎针?”

第32章 天上掉馅饼

“对,你给我扎针,知道足三里在哪里吗?”

“知道。”

尽管生活困苦,但叶蓝有一颗上进的心。

上辈子,虽说没能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靠自学,还是学完了中医基础知识。

得知叶蓝会认穴,能辨药,谭老先生多了几分满意,

“你找到足三里下针,入肉一分,然后开始行针……”

其实,就算够不着脚底板,谭老先生也有的是办法治疗消化不良。

之所以让叶蓝扎针,是想测试她,看她有没有针灸天赋。

万一叶蓝不是这块料子,就不收徒了,免得晚节不保,坏了名声。

谭老先生指点了一番手法。

叶蓝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确定位置之后,就直接将银针扎了进去,进针又稳又准。

“有没有感觉?”

谭老先生动了动脚趾,很诧异,竟然第一次就得气了?

“有的,又麻又酸又胀,你准头不错,现在听我的,顺时针捻动银针180度,然后再反方向……”

银针入肉,患者并不觉得疼,而是感觉酸麻胀,这就意味着银针已经入穴,得气了。

在确定得气的基础上,再行针,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叶蓝从来没有学过针灸,一针得气,是有天赋的。

谭老收徒的心思,又坚定几分。

针灸很快就结束了,等叶蓝把银针拔出来,爷爷笑道,“东街上有个老中医,医术不

错,你要想扎针的话,不如请他过来?”

谭老先生笑了,老叶家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淳朴,有多少人想拜他为师,都不得其门,老叶还往外推呢。

“老伙计,让我说你什么好呢?我不是想扎针,而是想给咱孙女教点本事,小蓝,你想不想跟我学针灸?”

“我吗?”

经历了这么多事,叶蓝已经确定,眼前这位谭老先生就是传说中的中医大家。

机会来的太突然,犹如天上掉馅饼。

叶蓝缓了好一会,才确定自己不是做梦。

“我愿意,但我已经报考了京城医科大学医疗系。”

医疗是西医的说法,意思就是在校期间,基础药理病理,内外妇儿几个学科都学。

而谭老先生要教她中医针灸,叶蓝不知这二者是否有冲突。

“距离报到还有两个月时间呢,你先跟着我学,能学多少算多少,至于以后,等你上学再说……”

谭老先生讳莫如深,没有继续往下说。

中医收徒讲传承,对于徒弟来说,师傅就是再生父母。

谭老先生原有的几个弟子,都已被他遣散,现在收徒就是关门弟子,那是要继承他衣钵的。

对于这种大事,谭老先生也是相当的慎重。

叶蓝隐约猜到对方的心思,就主动岔开了话题,询问如何才能快速入门?

“叶蓝,我像你这个岁数,已经出师给人治病了,你基础太差,要想迎头赶上,只能苦练加巧练。”

“具体怎么做?”

谭老先生说了一番口诀,“这是舒筋活血的针法,今晚你先自己揣摩体会,明天在我身上试针。”

爷爷急道,“老谭,不就是扎针吗?让小蓝在我身上扎就是了,你还躺在床上呢,何必遭这个罪?”

大伯父抢先一步,挡在老父亲面前,“要扎就扎我,我身子壮禁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