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好的离婚,七零糙汉反悔了(1139)

作者: 吃个小金桔 阅读记录

虽然风格相近,但是故事始终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也有人只喜欢其中一本书。

所有的书加起来销量很高,但是论单本,没有进入畅销榜。

没想到改换风格之后,居然挤进了畅销榜。

虽说国内文艺复兴没有多久,但是小说爬的特别快,畅销榜的含金量很高。

毕竟畅销榜就是实打实的钱,一本小说也不便宜。

或许看小说的渠道也多,比如说合伙买一本书一起看,又或者说5毛钱租几天,又或者到书店偷偷摸摸的翻完了。

像这几种情况,根本就不需要买一本书。

如果能够爬到畅销榜,说明大家真的喜爱,哪怕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把书看完,也想买一本放在家里。

谁也不是钱多烧的,不是真爱谁买书啊?

这也是陈可秀之前写的十来本,哪怕是放到国内销售,也没有爬到畅销榜的原因。

现在的畅销榜基本上都是文学体系的,富有收藏价值,像陈可秀写的那种口水小说,最多就只能打发打发时间了。

只有不缺钱的才会买一本放在家里。

这也是华兰不赞从她写招娣的原因,这种没有什么浪漫故事,就算是有人能看得下去,基本上都是家境不是特别好的。

这种人就算是再喜欢,也不会掏钱来买的。

目前的小说只以销售为主,没有周边资源,自然就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了。

谁能想到呢,神神叨叨的,这种小说都能上畅销榜第十。

华兰真的想不明白,这种小说又没有二刷三刷的必要,放到家里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她也算明白了,还真不能小看那些穷鬼,不就是因为这本小说跟她们的经历太相似了么,这才会购买的。

这个事实就是,只要能够产生共鸣,穷鬼也愿意掏钱。

以后不能小看任何类型了。

但是,陈可秀的成功,肯定是和她早期成名有关系。

而陈可秀之前有名气,还不是因为她捧吗?

总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荒唐感,她也有点心痛,本来畅销榜前10的书,应该出在她的出版社的。

那就变成了——畅销榜第一的男频小说在星河出版社,女生小说没有畅销榜,是和文学一起的综合榜。

这个榜单,不是名著就是名著,而且根本就不是年度更新的,那是很久的积累。

榜单上唯一的小说,就是《招娣》,哪怕现在文学者们骂得厉害,觉得这种垃圾不配上榜,那也架不住销量好啊。

商人在乎的就是赚不赚钱,谁管是不是垃圾?

如果当时接收了陈可秀的这本书,星河出版社还不直接起飞吗?

眼睁睁看着这个机会溜走,别提心里多难受了。

要不是心脏挺好,估计心脏病都得气出来。

第831章 她的算盘

华兰焦躁得厉害,感觉一口气堵着,无论如何都出不了。

她眼神蓦然冷凝,不能让陈可秀太舒服了,也得让她不爽。

现在文坛骂她很厉害,一直在扒她早期的书,那她就帮忙加一把火,怎么也得让陈可秀不痛快,才能解她心头之气。

虽然陈可秀依旧是她公司签约的作家,可是那个笔名,女生小说那边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是打了她的脸。

她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想踩在她做好的铺垫上功成名就,想都不要想。

华兰在脑子里转了一圈,陈可秀其实没有什么黑料,作风没有任何问题,更没有风流韵事。

只有前期的书为了博眼球,虽然露骨一点,不过现在都在大家可接受的范围内。

唯一能让人诟病的,就是因为缺钱,给余婷代写。

其次,就是她的学历太低,这点还没人扒出来,和其他的作者相比,简直就是垃圾堆里淘出来的。

不过,正好给搞文学那些人口诛笔伐的机会。

代写的事件,她也是参与其中的,不过那都是原来的公司的问题。

正好可以拿出来,抹黑陈可秀的同时,也能打压原来的出版社,也算是一举两得。

前提条件是得把自己摘出去,倒也不是难事。

华兰敲定了主意,主动把余婷叫到家里吃饭。

余婷也三十多岁了,不再是小姑娘的模样,不过说话举止之间没有多大的变化。

“哟,大老板居然能叫我过来吃饭,还真是我的荣幸,我以为你这辈子都想不起我来了。”

她说话阴阳怪气的,余松难得斥责她,“怎么跟你嫂子说话呢。”

余婷闭嘴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前欺负华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华兰虽然年龄大了点,谁让她现在有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