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好的离婚,七零糙汉反悔了(18)

作者: 吃个小金桔 阅读记录

陈可秀拖着装草的袋子,东西不沉,但是她的心情很沉。

假设稿子过不了,那她的生活,是否就是和郭嫂子一样的?

围着灶台,围着孩子和男人,时不时还要受男人的责骂,就好像邵卫国回来,莫名其妙指责她一样。

想到这些,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赶紧投稿,然后离婚,脱离现在的生活。

她久久未言,郭嫂子好奇地问道,“你怎么了?”

“没。”陈可秀望向她,“嫂子,你委屈吗?”

郭嫂子一愣,随即把头垂下,云淡风轻的说道,“有啥委屈的。咱靠男人养着,大家都一样的,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她怎么不委屈呢,一天都不得闲,和男人说话还要小心谨慎,不然就会挨骂。

做梦都要小心翼翼。

那能怎么办呢!

日子还是要过的,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么。

陈可秀没有告诉她,她眼角一片泅湿,浸润着布满眼纹和些许雀斑的皮肤,是多么令人心酸。

各有各的活法。

这是郭嫂子觉得最好的活法,也许是唯一的活法,她自身难保,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

郭嫂子明显沉默了许多,一路上没怎么说话,到了家属院分开的时候,她才说道,“小陈,咱不是有工作的人,你的心也收一收,好好过日子。男人都是要面子的,他让着你,你也别太让他没面子,不然吃苦的是你。”

“谢谢嫂子,我明白了。”陈可秀知道她是好意,笑着谢过她。

回到家,把封着的火通开,摘了些野菜洗干净。

舀了些猪油,在锅底化开,然后把野菜炒了炒,这样油入味点,再往里加水。

水开就又把盐巴坨坨在里头晃两圈,搅了点面疙瘩进去。

她做饭就这样,全靠自身理解,好不好的也不计较,现在这样的生活,有油有盐就不错了。

猪油野菜疙瘩汤好了,陈可秀看着飘了些许油腥,绿色的叶子和白色小面坨相间交错,心情突然好了不少。

美滋滋地吃完,然后把割来的草晾晒在院子里,回屋继续写作。

这次她写了底层女性的生活,本来写的苦难,想了想,全部都是划掉了,改成一些野趣,八卦趣事。

毕竟大家都是过过苦日子的,时间离得太近,也许人们并不想回忆不开心的过往,和一些类似抱怨的东西。

人与人的悲观,从来不会相通。

主要是现在文字类还是要谨小慎微,任何一点能让人曲解成批判的,她都不敢写。

目前只想以出版社收录为目标,满足温饱,其余的,再说吧。

赶完了三个小故事,她才收拾收拾睡觉。

第二天一早,锁好了门就去了镇上,按照之前查询到了的出版社地址,把写好的东西寄了过去。

接下来,就等着那边的回信了。

把故事投了出去,不但没有做完一件事的轻松,反而增添了几分焦虑。

在家闲来无事,就开始手写长篇,现在一般都是需要完本再投,不过没事做,也自然是要给自己找点事做的。

邵卫国没回来,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是多了几分自在。

除了写作,平时没事就和郭嫂子闲聊,或者一起去干点活。

旁边住的这两家,她敬谢不敏。

上次刘家兄弟俩把她的东西吃完了,好像是得了便宜,只要闻到饭香,放学必定守她的门口。

她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关了门吃独食。

每当这个时候,刘大富都会在门口大声嘟囔,“真小气,好像谁都和她一样,会吃别人家的饭,就是看看都不让看。”

陈可秀置若未闻,心想,你不想蹭饭,别人家要吃饭了,不应该是赶紧回家吗?

十一二岁的人了,怎么连这点事都不懂。

想归想,她也不能真的和出去和孩子掐架,只是懒得搭理。

今天闻着她又做米饭,又来了。

都过去一个月了,她也没有余粮,依旧选择不搭理。

不听外面刘大嫂训斥儿子的声音,琢磨着明天应该去镇上打听打听,有没有回信。

今天刘大嫂的骂声十分持久,有种没完没了的架势,“你们是痨鬼吗?家里缺你们吃喝?不知道别人烦你们啊?没脸没皮地守着,不要脸的东西。”

她骂来骂去,也不提溜着两个孩子回去,就站在陈可秀的门口训斥,也不知道骂给谁听的。

嗓门大而尖锐,吵得陈可秀心烦。

“两个挨千刀的,人穷志不短不晓得吗?平白跑来丢人现眼,让人瞧不起,再做这种事,打断你们的腿。”

陈可秀听她一口一个看不起人,好像说她很高傲似的,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她家财万贯,都是邻居,蹭几口饭没什么,可是她就那么一点粮食,谁不知道彼此家里都过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