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好的离婚,七零糙汉反悔了(796)

作者: 吃个小金桔 阅读记录

可是邵卫国没有低头,更没有打圆场,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把昨夜想了一夜的话,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说出来,“今天呢,是想请大家评评理。”

她看向邵家目前年龄最大的长辈,邵家三爷爷。

“三爷爷,你说,现在我们家,除了卫国,都算是老的老,小的小。身为家里的顶梁柱,应不应该帮衬家里人一手。”

“这个是咱们的习俗,也是我们家的优良传统,三爷爷你说对吗?”

“远的咱们就不说了,咱就说近的,就三爷爷的家里,儿女都没有分家,都是一起干活,一起吃喝。有能力的帮扶没能力的,互相搭把手,就把日子过去了。”

“但是现在呢,卫国有了能力,不想管我们的死活,大家来评评理,他的行为合适吗?”

邵三爷爷今年都快七十了,不过也是老当益壮,至今也要下地干活。

骂起人来那叫一个中气十足。

不过邵卫国不是他的亲孙儿,从小也没在跟前长大,他倒是没有开口骂。

“卫国,咱们做人做事呢,都得讲良心。我知道你从小离家早,可能对弟弟妹妹没有什么感情。不过这个事儿,这么办……不妥当。”

第580章 又开始寻死觅活

邵卫国对待族人也还算尊重,毕竟在农村,很多时候都是互相帮助的。

还记得那时候的大队长莫名的针对他家。

而他家的人口不算多,上公粮的时候,大队长非要说他家的粮食不够,怎么称都不足。

邵父怀疑是称坏了,提出要检查检查。

当时的大队长可蛮横了,说什么要是信不过就自己背到镇上去称,要么就得把粮食给补上。

当时他爸都已经生病了,而他也才十岁出头,又下着雨,根本就没法到背镇上去。

大伯家的,堂哥堂弟们也还小,家家都顾不过来。

还是三爷爷招呼了人,帮他家全部背去镇上,人人都淋成了落汤鸡。

事实证明粮食是够的。

然后问当时的大队长,讨了一个公道,要了一份道歉回来。

还想了法子,大家同心协力,把大队长给挤兑换人了。

平时家里的人受欺负了,三爷爷也没少上儿子们帮忙出头。

就因为一心团结,不内讧,邵家算不上人口多的大姓,在村里也有一席之地,没受人欺负。

他对三爷爷家,没有任何想法和意见。

对这个老人也是很尊重的。

如今对方开口,邵卫国也没有顶撞,只是说道,“三爷爷,我知道咱家的规矩,我以前都是这么做的。”

“你放屁,你什么时候这么做了。”邵母急吼吼地打断,“自从你娶了媳妇,就不想管家里的死活。现在更是彻底不想管了。”

邵卫国冷冷地扫了她一眼,并未和她争辩,只是自顾自地说道,“我十五岁当兵,二十岁的那年,是个连长了。但是我入伍的时间不长,工资是二十三块钱一个月。我只留了三块钱,其余的钱都给了家里。”

大家一片哗然。

那就是1967年的时候了,那时候给家里二十块钱……

真不敢想,邵母一家三口,过的是什么样的好日子。

要是这么说的话,别说对不起家里了,那付出和牺牲,是很大的。

邵母过得这么好,怎么还能每天哭穷呢?

现在还说他没管家里。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邵母也没敢否认,就怕邵卫国是有能证明打钱了的,到时候更显得是她的不对了。

她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强行争辩:“这个事情我承认,但是那时候,孩子爸还没死。平时要吃药,那点钱只够吃药的。”

“然后,没几个月就去了。丧葬费欠了很多钱,大家都是知道的,对不对?”

众人点点头,这个事情倒是知道的,还问了村里人借钱呢。

隔了几年才还上的。

不过,按道理说,要是每个月给二十块钱,还账应该也用不了那么久。

难道说,邵父死了之后,邵卫国给家里的钱就变少了?

纷纷都去看邵卫国,等着他的解释。

邵卫国淡淡地说道,“我一直给的二十块,给了三年,然后我成为营长。工资变成了三十七块钱,我就开始每个月给家里三十块钱。”

因为变成营长了,也算是有些朋友,他也不能吃最差的,天天都过的落魄。

要是这样的话,就和别人说不上话了。

所以,他才会留了七块钱。

给家里每个月三十块。

这个数目,听得村里人都晕乎乎的。

别说放在以前了,就算是现在,灾害的时间完全都过去了,谁家也不能赚这么多钱。

别说是一个月了,就是一年到头,除了吃喝穿,还能剩下30块钱,那都是不错的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