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王妃(168)

作者: 枕梦馍 阅读记录

便启唇:“臣妇以为,蜀汉之亡,亡于赵云。”

都怪赵云,非要救阿斗。他不救阿斗,不就没有后主。没有后主,不就什么事都没有。

“你……”

“你……”

朱棣和徐妙云夫妻两个双双卡了那么一瞬。

最终还是朱棣笑出了声,指了指炕桌上的几沓纸,说:“自己看吧。”

徐妙容上前,他却又摆了摆手,“二十二弟看吧,你不用看。”

徐妙容:……

所以那几沓纸,果然是祖宗的手稿。

“陛下竟是找到了那故事的手稿?”

她假装不知情。

朱棣点头,“找到了,朕让他们全搬回来了。”

指了指某个角落,又打了个哈欠,道:“看了一晚上,朕的眼睛都疼了。”

徐妙容朝着角落看去,而后,便看到几口大箱子。

她:?

所以这是把人家的手稿全搬了回来?所以那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是熬夜看小说看出来的?所以徐妙云眼眶的红肿,不是因为吵架,而是因为,也通宵看小说了?

啧啧。

一时间不知道是感慨小说写得好,还是感慨中老年人身体好。

正腹诽着,忽然,朱棣又说了:“罗贯中,的确有两把刷子,那故事,的确写得好。可朕怎么听说,他还是张士诚的幕僚?”

来了来了,果然来了。

徐妙容心道,你还听说,不就是你叫人去打听的。

“啊?”

她回了一句,面上表示出极大的震惊来。“他……他他,是张士诚的幕僚?他……他怎么就成了张士诚的幕僚了?”

“你问朕?”

朱棣又打了个哈欠,“朕不是在问你吗?你不知道他是张士诚的幕僚吗?”

“臣妇不知道,啊,臣妇现在才知道。”

徐妙容又继续扮演她好震惊,她好像陷入极大的恐慌中,整张脸,刷地一下,就白了。

“皇兄。”

安静中,朱楹开了口,他上前一步,道:“她的确不知道。”

“嗯?”

朱棣挑眉,“你怎么知道她不知道?那你知道吗?”

“臣弟也是现在才知道。”

朱楹回了一句,又说:“父皇打天下时,她还没出生。”

朱棣没吭声。

过了一会,他点头,“还有你,你也没出生。”

他看了一晚上手稿,算是看出来了,这罗贯中,是活学活用。那诸葛亮,身上不就有刘伯温的影子,那赤壁之战,不就是鄱阳湖大战的改写?

所以朱楹这弟弟,也看出来了吧?

算起来,张士诚死的时候,这俩孩子的确还没出生。

罢了,不问了,反正罗贯中也死了。看在话本子真的很好看的份上,他就此揭过吧。不过,想到手稿上个别乏味的情节,单调的语言,他摆手,“那手稿好是好,可朕总觉得,缺点什么。”

“陛下是想说,四妹妹删改过的版本,青出于蓝吧。”

徐妙云适时说了一句。

语罢,笑着看向徐妙容,道:“四妹妹,罗贯中原版好,你的,更好。母亲当年带你南下,带对了。”

这话……

徐妙容琢磨了一下,心中大安。

徐妙云这是在替她背书,证明谢氏真的带她南下了。

不过,原版,她删改过的版本……她有句话想说。

那句话便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集体智慧的结晶,能不好吗?她传播的,是通行版《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被后世几百年里,无数人修改润色过的。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她记得,此时好像叫……

“你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呗。”

朱棣忽然来了一句。

她心飞速跳了一下,“臣妇才疏学浅,还……”

“朕打算叫人把你的名字也写上去,就写,罗贯中,徐氏合著。”

徐妙容的话戛然而止。

她怀疑自己幻听了,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朱棣说,要把她的名字和罗贯中的并列。

她何德何能?

不对,为什么要加名?难道,朱棣要正式刊印发行?刊印的还是她修改过的版本?

震惊地看着朱棣,她用眼神表达疑问,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吧?

朱棣果然不愧是十五世纪初的伟人,他懂,他连眼语都懂,他说:“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他还多解释了一句:“这么好的话本子,束之高阁,太可惜了。如今天下太平,太平之世,宜应多点太平之乐。看话本子,不比街头乱逛有意思?人家唐宋,还有诗词点缀,咱们大明,暂时是出不了大诗人大词人了,出不了人,出点话本子,也行啊。”

“可是……”

徐妙容头一次想可是了,虽然,不想让街溜子乱逛,就给他们点精神食粮,思路是正确的。可她怎么觉得,这个理由是如此的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