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告白拖延症(74)

作者: 时羡玉 阅读记录

这觉算是彻底不用睡了。

明瑶干脆套衣服起身,“你吃什么?”

“不吃了!气饱了!”

“今天鹅腿大姨巡回卖腿。”

“给我带一个。”

明瑶叹了口气,背着包出门了。

也许她说得没错,开始努力的时间过得充实,反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觉得一天天地过去,每日计划一项项做完,等待她的是新的计划,像是西西弗斯日复一日需要推上山的巨石。

两周过去,组会总结交了四次,敲定了概念设计和初步想法。

蒋一昂和祝晚宁主要负责,她和乔之淮辅助完成。

许镌出现的时候很少,按他自己的说法来说,组长相当于总指挥,一般都在指挥室里待着,平时副总指挥坐镇就行。

她不知道这欠登的话是谁教他说的,人家江序南和赵晴雨的组,组长都兢兢业业冲在一线,就他一天天地充大爷。

每次他驾到,连猫屎都是她替他捡。

在她无数次地和他强调,自己的正式身份是“第一”组的辅助组员,不是许镌的私人助理的时候,他总拿出一套她难以驳倒的道理说服她。

“辅助组员,就是做一些辅助工作,来帮助本组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做点能给大家节省时间的小事,不应该吗?”

明瑶当时正任劳任怨地铲着猫屎,累得头快抬不起来了,“应该。”

“组长身为本组的核心人物,使唤一下助、辅助组员,不应该吗?”

她从牙缝里挤出来句应该,同时拼命抑制住自己把猫屎铲他嘴里的冲动。

她见到他的次数并不多。

那晚要死楼关于鬼和人谁更可怕的真理大辩论,到现在她都觉得如同那邪门儿的一晚,记忆和他都一样邪门。

只有要死楼若有若无的烟草味,提醒她,那晚不是幻觉。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组长瞎选的严慈比她想象中厉害很多。

虽然带大赛的经验不多,但他在国外研学的一年里,接触过sky无人机创新研究实验室,那里有最先进的无人机研究成果。

刚欣慰没多久,她和蒋一昂去上选修课,蒋一昂又被羊毛卷点名表扬了一通,说许镌同学连续几周交上来的观后感都十分优秀,捎带脚地批评了一下明瑶作为课代表观后感写得不太用心。

下课之后,明瑶看了一眼花名册旁边的标注,目前班里平时分最高的是许镌。

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都是95。

蒋一昂问她走不走,她慢半拍地点点头:“走。”

他有点奇怪:“怎么了?”

明瑶摇摇头:“没事。”

“你以后上课能不能表现差一点?”

“为什么?”

“为了替天行道。”

他看过来的眼神更疑惑了。

阶段考撞上竞赛月,意味着图书馆一楼送来的外卖咖啡越来越多。

这两天来的外卖员学精了,拿了根棍,横在肩膀姿势跟孙悟空一样,一边至少挑了十多杯咖啡。

明瑶收到信息提醒,从咖啡山里精确找到自己那两杯,然后端着上去继续和作业死拼。

手机振动了一下,看到贾臻在群里@全体成员,后面跟着一个文件,xxx一堆字紧跟着两字通知,明瑶皱了下眉。

越是要紧的时候,学校往往越不解风情,强迫学生参加一些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活动,并且往往以综测分要挟。

每次她都只能很怂的就范。

她点开,发现是今年青云励学奖学金的相关评选活动通知,候选人们早就已经提交了报名表了,现在是评定阶段。

最末的三等奖一学期奖金都高达九千块,这么豪横,完全是华大老学长的手笔。

按年龄来说,应该是老学爷爷。

数年前那帮老学爷爷集体捐款五个小目标,希望激励工学院的学生们好好学习,像他们当年一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由于那帮老学爷爷们中的两个代表,现在已经是某世界500强的创始人,最近风头正盛,他的企业和他本人在本国都成为无人不晓的存在。

这项原本平平无奇的非国家级奖学金,本来优先级不如国家级的高,但也跟着他一起,在简历上的含金量一同水涨船高。

当年的工学院已经肢解成了各个小学院,很荣幸的,航院能算其中一份子。

班里抽取代表参加评选小组,每班只能有两个名额代表院里参加全校答辩。

出于避嫌,他们只能评定其他班级的同学资质。

很不幸地,她被抽中参加评选了,需要占用她宝贵的半天复习时间。

以贾臻的又臭又长讲话水平的一己之力,又把这个时间给她拖成了半天多。

明瑶看那厮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强调这次评选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叹了口气,低头看手机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