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食味(540)
回来得知纪盛堂给沈家送来了好几个厨子,还有十几个小吃摊主的地址。
“季先生说是你要的,我就先让他们在厂子食堂去忙了,都是拖家带口,也不容易。”沈太太道,知道女儿喜欢吃食,没想到如此执念,“今年江浙发大水,很多人逃难过来,这人啊太不容易了。”
“舅舅那里呢?”
“和你二嫂他们都搬来了,还好咱们家早做了准备,粮食也都运来了,收了一茬土豆和小麦,山东那边虽然减产了,却也有些收成,那些粮食除了交税便都留给了当地百姓,不然他们熬不过去啊!”
原来今年北方也出现了旱灾,相比南方的水灾却是不值一提,今年南方的水灾淹没了大片村镇,甚至波及到苏杭等人口众多的城市,损失相当惨重。
沈家捐出来的粮食是法国那边运来的,还有穆勒家的书信,安然打开看完,信是穆勒先生写的,他们要的船会在年底交付,他很高兴还能回到大海上,年底他会亲自来送船。穆勒问沈家这边有没有船长?如果没有,他很愿意做船长,而且船员都是他一手训练的——
信的内容沈安乔已经翻译给沈家人知道了,“回信还没写,你回来正好给你公爹写封回信。告诉他我同意他做船长。”沈老爷道。
安吉尔的来信说了一下澳洲那边情况,土地已经买了,就是缺人手,缺机器,现在他们正在雇人修房子和路面,如果有时间会开垦荒地。
“等咱们的船一来咱们就过去看看,你大哥已经收留了一些难民在厂子干活,看澳洲那边情况还得再寻一些来。”沈老爷现在已经不大去管厂子了,开始抽更多时间陪陪沈太太。
澳洲那边肯定要人,趁机安然想好好歇歇,还有见见纪盛堂给她找来的那些人。可以说这些人各有所长,都是来自江浙一代的厨子,有的是年岁大不做了,改为带徒,有的是某酒楼的掌厨,这次水灾携家口来上海避难。也有的是手上有拿手的绝活,就如陈师傅,一条滑不溜丢的鳝鱼到他手里三刀就剔去骨头出肉出血,手法干净利落。而他做出来的鳝鱼远近闻名。
如果不是这一家人刚来上海遭了难,无处安身求到纪盛堂这里,他也不会答应来教安然。
她去谢纪盛堂的时候得知有些还是李兴海帮着找的,“他手下接触的人多,我告诉了他,这些小事你就别去谢他了。”
哪能不谢?安然还是去李家特意道了谢,李兴海有一位夫人两位姨太太,妻妾和睦,这也是李兴海的本事。李家留安然吃了饭,李兴海得知沈家去了云南建厂若有所思,沈家可越来越有意思了。
第295章 安然歇了几日便开始跟陈师傅学做鳝鱼,尽管她做的也不错,依旧想看看陈……
安然歇了几日便开始跟陈师傅学做鳝鱼,尽管她做的也不错,依旧想看看陈师傅的手艺。陈师傅的鳝鱼的确做的很好,相比徐妈的手艺强上很多,没比较就没差距,同样的大烧马鞍桥陈师傅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好吃,鳝鱼段酥香,风味隽永,蒜香不浓不烈却无处不在。
脆鳝选材与其他菜不同,用当地的小鳝味道最佳,活鳝去骨划丝,简单入味,撒粉油炸,两次入锅,炸出来的鳝丝乌光油亮,最后浓卤烩煮,鳝丝松脆香酥,挂上的汁甜咸爽口,微微带着酒香,怎么吃都不厌。
炖生敲、炝虎尾、刺毛鳝筒、响油鳝糊、软兜鳝鱼、烧鳝段、黄焖鳝鱼、生炒鳝鱼、鳝鱼煲、鳝鱼面、鳝鱼饭——
安然觉得陈师傅真的可以做出一百道鳝鱼菜。
沈家女人知道这位姑奶奶又开始魔障了,家里开始天天鳝鱼,各种的鳝鱼,好吃是好吃,可是谁天天吃吃不够?
沈太太赶紧打住,“该吃蟹了,你啊给我们换换口味!”
安然猛然意识到快中秋了,可不正是吃蟹的时候,她第一反应便是洗手蟹和蟹黄面,“好,明日我们开始吃蟹!”
“哎!你也别谋着一样来,我们也想换换口味!”沈太太无奈道。
“你们想吃什么?”
“什么都可以,但要多样化,我说的是食材,秋鱼肥、河虾鲜,还有这些都是凉性的,家里孩子们都在长身体,鸡鸭鹅的,也要来一些,秋补多吃牛羊肉,还有时令蔬菜,果实——”
安然听了沈太太一通说懂了,陈师傅的手艺她觉得也差不多了,给了他一笔钱换下一位师傅——宋老。老师傅已经过了花甲,拿刀做事手已经颤抖了,可架不住人家资历老见识多,徒弟就有几十个。
现在儿子徒弟在上海的好几家饭店做掌勺,他被找来的条件是在租借弄个小院,想学什么他会毫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