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对照组:换亲后,我被团宠了(47)+番外
摆摊卖包子也只是起步,她手里的资金有限,只能从摆摊做起,如今算算她手里又有三百多块钱了,可以租两间门店开包子铺了。
原有的炊具还可以用,除了租房子的租金,再添置一些桌椅板凳,300块钱应该够了。
不过这些事她没在信上提,一是觉得没必要,秦阳那样的性子,大概也不会管她做什么。
二来也怕她说多了他会多想,转移话题说了秦父秦母的身体。
这段时间,每次和秦父秦母一起吃饭,她都会找机会往他们的水缸里加一些灵泉水,秦父的气色确实也好了一些。
今天还听秦母说秦父粗心,药吃完了忘记买,一天没吃药,幸好没犯病。
以前一顿药不吃,都有些顶不住,如今一天不吃药,居然也没有犯病,说明身体确实有好转。
说完家里,信纸已经写了小半篇,林初夏想了想,又嘱咐了他几句,尽一个妻子的责任,这才把信纸叠好,装进信封。
想到他提起的肉酱和炸辣椒,明天多买一点,再给他做一些寄过去。
就是这天气热不方便做别的,要不然还可以做点牛肉干之类的零嘴。
不过转念一想,秦阳也不像吃零嘴的人,林初夏又释然了。
第二天上午,林初夏先去邮局取了钱,又去火车站附近转转。
这附近她已经熟悉,四周的房子都是居民区。
他们地处北方,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来本就晚两年,大街小巷的门店房,基本还都是公家的那些。
林初夏想着如果能租一家靠街的小院儿,和房东说一下,把墙打个洞或是直接开道门,哪怕多出些租金也可以。
正想着,胡同里走出一道身影,正是昨天刚认识的苏文松。
看到林初夏,苏文松也愣了一下,随后微微颌首算是打招呼。
林初夏也对他点了点头,刚要说些什么,苏文松身后追上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
“文松,文松……,你不要去了,”老太太拉住苏文松的手,满脸的心疼和祈求,“不就是个工作吗?咱们不要了,回头他们再把你告了,让你去下乡去农场怎么办?奶奶只有你一个亲人了。”
苏文松顾不上其他,连忙安慰老人,“奶奶我听你的,不去找他们了。”
“真的?”老奶奶明显不信,“那你怎么天天往外边跑?”
“真的,我这两天出去找其他的工作了,奶奶你放心,我不会再离开你了。”
林初夏看这两个人也不好打扰,默默转身去了其他地方。
转了小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院子,毕竟很多人家住都不够住,根本没有闲置院子往外出租,而且她还想要临街的院。
没找到林初夏也没气馁,打算明天再去其他地方转转,先去买今天包子的食材。
第36章 合眼缘
肉铺的老板早就和林初夏熟悉,早早把他需要的肉打包好了。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再加上前臀尖的梅花肉,都是做馅儿的好地方。
林初夏把钱给了老板,看到旁边一大盆猪下水,“这一副怎么卖?”
老板看了一眼,笑呵呵道,“这个不值钱,没有猪头,你要的话给一块钱拿走。”
一整幅下水一般包括猪头,4只猪脚,整只猪的内脏。
猪头虽然算做下水,和猪内脏一样是上不了席面的下等肉,可猪头也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像林初夏他们当地,摆的贡品里,最主要的就是猪头叼着猪尾巴,代表着一整头猪。
下水里没有了猪头,这副下水的价值就大打折扣,那些内脏处理不好,就会有一股腥臭味,也没有人愿意处理这些东西。
林初夏给了对方一块钱,让他把下水装好,提了提得有五六斤重,觉得还是赚到了。
买好东西回家,林初夏先去了秦母的屋子里,掏出30块钱给她。
分家的时候,家里的饥荒也分了,他们60,大哥80,秦父秦母20,林初夏不忍老人还背着债,20块钱是替他们还债的,另外10块是他们给老人的养老钱。
秦母哪里肯要,一个劲的推辞,最后林初夏不得不搬出秦阳,说是秦阳的意思,如果不给的话,秦阳怕是会误会,秦母这才没继续推辞,从三张大团结里拿出一张还给林初夏,“我和你爸还干得动,哪里就需要你们来养了?西红柿的收成你都给了我们,这钱我们用不上,等需要用钱了你们再给。”
林初夏知道,她再推辞那20块钱秦母也不会要了,只好把钱收下。
吃完午饭外边又阴了天,估计用不了多久又会下雨,林初夏只包了往日一半的包子,早早做熟就去了火车站。
原以为她今天是来的早,没想到昨天遇到的那个卖包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