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对照组:换亲后,我被团宠了(649)+番外
要说安城食品厂也是安城县的老厂,老少职工,几几代人都在食品厂工作。
眼下男五十岁以上,女四十岁以上,还没到退休年龄就要被淘汰。
“那咱们这些过岁数的是不是提前退休了?”有人好奇的问。
“想什么呢老孙,人家是嫌咱们岁数大了干活不如年轻的好使,不要咱们,咱们下岗了。”
“下岗那岂不是什么收入都没有了?那咱们以后生活怎么办?政府不管咱们了吗?”
“别说到岁数的了,就算我们这些没到岁数的,还得要参加什么考试,我当年接我爸的班来食品厂上班都没考过试,天知道他们要考什么?我看夏阳食品厂就是记着前年的仇呢,就是不想管咱们这些职工。”
提起当年和夏阳食品厂的过节,安城食品厂的人也是历历在目。
谁知道折腾半天,没把夏阳怎么样,还给自己埋了这么个雷。
“不行,这事咱们不能就这么认了,把咱们这些人交到夏阳手里,岂不是任他们拿捏了?”
“对,不能这么认了,夏阳就没安好心,我记得那个娘们儿,都说女人小心眼,我看她就是记着当初的事,想让咱们在她面前跟狗一样讨生活。”
“说的是,走,找领导去,咱们不能任由他们宰割。”
人群里不知谁弱弱的说了一句,“不任由他们宰割,可咱们都快半年没发工资了,厂里什么情况咱们也都看到了,就算不让夏阳吞并,早晚都得倒闭,到时候就不是年轻员工被夏阳收编了,是全厂职工都得下岗……”
第493章 秦家村的福星
“我听说夏阳食品厂的待遇可好了,基本工资就50块钱一个月,干得好了还有奖金,加班还有加班费,我有个远房表妹在夏阳食品厂上班,上个月他们厂多了南边的销路,加班了半个月,虽然累了点,一个月工资,加班费和奖金都加起来发了一百多,顶一个干部的工资了。”
“而且我听说夏阳食品厂不轻易招人,招人也是以秦家村那边为主,咱们外边的人想进夏阳食品厂可不容易。”
…………
人群中一时静默,片刻后有人提议,“那咱们也得问清楚,咱们不能当肥羊任人宰割。”
“对,必须问清楚了,年岁大了怎么的,年岁大了工作经验还丰富呢,凭什么不要我们。”
“走,问问去。”
……………………
林初夏不关心安城食品厂的职工有什么争议,这会儿她正坐在秦家村的大队部,听秦村长和一众村干部谈论秦家村的发展问题。
这两年秦家村的产业不少,养鸡场和养猪场都有了盈利,村里就想着用这些钱给大家伙做点实事。
首先想到的就是修路。
不是有那么句话嘛,要想富,先修路。
虽说秦家村地理位置不错,名富其实的城中村,可再怎么城中,它也是个村。
如今安城县城发展也就那样,三条主路都是柏油小马路,通向各村的也都是个路头。
村里就想着把这条路通上。
再加上如今秦家村村口的菜站已经有了蔬菜批发市场的规模,人来车往的,没条像样的路不行。
特别是夏天下了雨后,实在不好走。
村长特意把林初夏叫过来,倒不是想让她参与修路的工程,而是另外一件事。
“当初贺技术员走的时候,就提这秋季大棚菜,眼下马上就过了热季了,村里开会时统计了一下,憋着劲种秋季大棚菜的人不少,眼下的情况是,开春时盖的大棚收拾收拾还能继续用,并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可很多人当初是和兄弟合伙盖的大棚,到了秋天都想自己弄一个,甚至有的家庭还想弄两个,虽说开春的大棚也赚了点儿钱,再弄新的大棚还是有些费劲。”
林初夏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不用村长详说她就明白了。
当初春季大棚是她支持大家伙盖起来的,双方签了合同,等大棚有了产出赚了钱,先一部分偿还投入的资金。
林初夏那边早有统计,春季大棚的投资在大棚蔬菜上市后,就一点点回拢了。
不管是大棚的投资还是在农资商店赊的账,秦家村的村民都很自觉的按照当初的规定一点点还款。
特别是蔬菜大棚这块儿,林初夏当初并没打算在这方面创收,让她没想到的是,秦家村的蔬菜大棚不仅推展顺利,销售方面也很给力。
这就导致按照当初的合同行事,不仅村民小赚,菜站这块儿林初夏也有营收。
菜站那部分钱由王成统计完成后给的她,前段时间林初夏在荣城买房子,就是用的这部分钱。
“本来我是想着,秋天盖大棚,村里给支援一部分,结果这一统计,支援了村民,这路就修不起来了,”拉投资的事,秦村长也很不好意思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