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逆袭,她成摄政王的心尖宠(266)
“这杨夫人可真是好大的架子,让我这个老太婆这通好等。”
秦老夫人心里毛毛燥燥的,早就没有耐性,可她们也是刚进门,茶还是刚搁到茶几上的。
“老夫人,您消消气,恕奴婢多嘴,您到国丈府来可不是为钱氏母女讨公道的,还是冒哥儿的事要紧。”
施嬷嬷担心秦老夫人被钱氏母女挑唆,见着杨氏不管不顾说些不该说的话。在老夫人面前杨氏是晚辈,可是杨氏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还是不要轻易开罪得好。
“你怎的如此小家子气,说这话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国丈府的奴才把钱氏母女欺负成那样,难道我还不能给她们讨个公道吗?”
施嬷嬷有些无语了,还真如她担心的那样,不管不顾。
杨氏是听着秦老夫人最后那句话出现在花厅门口的,虽然秦老夫人是长辈,但杨氏的诰命品级高过她。所以若是与秦老夫人关系亲睦,倒是可以行个晚辈礼,反之,点点头弯弯腰都算是客气的了。
“老夫人这个时候登门,真是令我措手不及,也没来得急准备,不知道老夫人可有用晚膳?”
秦老夫人看见杨氏那张笑呵呵的脸就觉得讨厌,这样的笑面虎果然不是钱氏那猪脑子能对付的?
“我不是到你家来打秋风的。”说完,也懒得与杨氏客套什么,径直往杨氏身后的门口望去,实在没见到她想见的人,才张嘴问,“珍姐儿那丫头呢,怎么不来见我?”
听着这颐指气使的声音,杨氏就知道秦老夫人想见海珍可不是为了叙祖孙情的,“怎么,钱氏没告诉老夫人么?”
“她该告诉我什么?”
秦老夫人就站在厅中没坐,杨氏也没坐,“钱氏母女到珍姐儿面前威逼利诱她,想让她救那个被关进京兆衙门的堂弟,珍姐儿不愿因为此事让夫家蒙羞便拒绝了。没想到钱氏不依不扰撒起泼来,把珍姐儿气得胎气大动,昏死了过去,险些酿成大祸。”
施嬷嬷听得皱了眉。
秦老夫人也觉得不对味儿,这怎么跟钱氏告诉她的不一样?
“那珍姐儿把钱氏母女关进柴房,让她们母女受尽屈辱是怎么一回事?”
瞧着秦老夫人不可一世的模样,杨氏简直不敢想象钱氏都跟她编造了些什么内容。
“这事怎么能怪在珍姐儿身上,分明是昭和公主殿下到府里来找她舅母玩耍,正巧撞见钱氏母女把她舅母气昏过去的情形,公主一怒之下这才将钱氏母女关进柴房的。公主殿下走后,我也是立即将钱氏母女请出了柴房。真是不知老夫人到底听说了什么,竟把责任都怪在了珍姐儿身上?”
第1480章 解决问题的法子
此时的秦老夫人只觉得脸被打得啪啪的疼,连施嬷嬷都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她就说珍姑奶奶就算心里再气极了她的大伯母和堂姐,依她绵软的性子也是干不出来把人关柴房这种事的。
昭和公主是什么情秦老夫人就算没见过,在京城住着也是听过不下十遍的,真正的天之骄女,谁惹得起。就算她当即要了钱氏母女的命,海家又能说什么?只是关了柴房,实在是不值一提。而此事钱氏母女竟未给她透露半个字,让她气势汹汹的质问杨氏,到头来却把自己的脸给丢尽了。
秦老夫人只觉得头被气得发昏,施嬷嬷赶紧上前扶住,杨氏也担心她在国丈府里出什么事,连忙吩咐那婆子与施嬷嬷一并扶着秦老夫人坐到一旁的圈椅上。
那婆子又关切的递上一杯茶来,秦老夫人喝下两口,终是顺了顺气,可却没有什么勇气看向杨氏。这会子她倒能体味先前施嬷嬷提醒她的话了,真是打脸。
“此事的确是我那儿媳妇莽撞了。”
因为底气散了,秦老夫人的声音已经低了很多,“虽然方式不妥,但她也是急过了头的缘故,她就冒哥儿这一个儿子,不论是除名还是坐牢或者是流放,于她这个做母亲的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我想着珍姐儿与冒哥儿姐弟一场,弟弟出了事,她这做姐姐的不帮扶,又有谁帮扶呢?这才点头让钱氏母女过府来与她商量,没想到钱氏那暴燥脾气,险些酿成大祸,这是我老婆子的错。幸好珍姐儿没什么大碍,否则就算是死了我也赔不起她的肚子。”
这又是闹哪出儿?知道自己成了没道理的那一方,开始打苦情牌了?
还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这个秦夫人为达目的也是操碎了心。
明知道这是秦老夫人的示弱和虚伪,为悉事宁人,让这件事不再与国丈府纠缠下去,杨氏也只能顺着她的话继续往下说,“老夫人,说句不该说的话,慈母多败儿,你家冒哥儿如此胡来,海家也不见有个什么约束,真要是我家出面摆平了此事,只怕往后也不会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