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世重生:大佬带空间囤货虐渣(257)

作者: 桃桃殿下 阅读记录

苏家在末世前是经商的,商人最不怕的就是踩坑,在哪里跌倒了从哪里爬起来就好。

这件事想要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农场请教,不走弯路。

有了上一届仓库总管薛副基地长的作死教训,自然没人再敢对农场的人动心思。

所以苏副基地长走了傅恒远的路子,不声不响的向慕九投去了诚意。

500万积分当时就打进了慕九的个人账户里,算是一点小心意。

慕九也不绕弯子,把楼楠做的种植课件拷贝了一份,让傅恒远转交给苏副基地长。

然后从自己的账户里转给楼楠100万积分,这笔生意就算完成。

苏副基地长也是个精明的商人,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他将课件复刻了十多份,以每份100万的价格转卖给其他种植联盟。

不用说,几乎所有联盟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轻轻松松回本1000来万。

为此苏氏联盟在下一季种植上,往外扩大了整整一倍的田地,即4万亩。

种植人数不变,誓要大赚一场,把先前亏掉的积分一鼓作气的赚回来。

但除去种植的问题,开荒还将面临另外一个问题。

按照上一世的进度,从进入极热的第五个月开始,就将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

这个时候,连日常的生活用水都开始出现问题,更别说种植用水。

继续坚持种植会成为一个相当大的负担,毕竟没人会全然不在意曾经付出的沉没成本。

慕九当然没有把这个关键信息告诉苏副基地长。

且不管粮食有没有种植出来,但联盟给到众多参与种植难民的积分是实打实的,慕九没理由让难民们吃亏。

事实上,早在第二拨粮食收获之前,基地水龙头的供水量就已经在日渐减少。

那些基地的高层未必看不清楚目前的状况。

但没人愿意将过去付出的本钱,说不要就不要了。

即便知道了可能面临缺水的问题,也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很快,基地附近供水的那条宽宽的大河就一点点干涸了。

各大种植联盟为了保障田地浇水灌溉的便利性,便自费请工程队在圈地内钻了大几十口水井,用于灌溉。

农场这边,在收获第二拨稻子后,就没再进行下一拨的种植工作。

6000亩荒地,经过两轮种植,一共收获了2500万斤稻子。

慕九留下了500万斤作为农场这边的自有储备粮,剩下的全部上交给基地。

接下来,慕九将开荒的这7200个种植小能手,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重新进行了培训。

将人送上山去,开始种植枣树和板栗树。

种苗是慕九和楼楠在研究室培育出来的。

原本这两种果树就是抗旱的品种,干旱情况下就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经过特殊改良,需水量就更小了,很好打理,更适于极热种植。

只不过结果的时间比稻子长了很多。

山上种树和平地种田一样,1200人作为巡视管理员,统管手下的人。

剩下的6000人,每人负责4棵树,一共棵树。

将原先被砍秃,又爆发过泥石流的那座温泉山,给整个承包了。

与此同时,在经过接近半年的开山基建,官方成功将百万人口转移到了北边的群山之中。

基地原本的地块里,只剩下军方营地、指挥中心、官方的行政机构、仓库和核能供电厂等地区。

解决了温度的问题,水资源则成为了目前最大的难题。

没有人想过,水能够缺失到这种程度。

慕九所在的官方基地,地处华夏最大最长的河流~长河边界,按理来说,哪里缺水这里都不会缺水。

可现在几百米宽的河床直接见了底,不少地方甚至都已经开裂了。

周边的大型湖泊,则直接从地表消失了。

原本蛛网状的南方平原,直接变成了大戈壁,北方则更荒凉,一眼望去满目黄土。

经过接近4年的天灾末世,没有人类活动的城市高楼,现在已经逐渐风化,即将和外围的风沙融合为一体。

各处繁茂的绿洲也在逐渐萎缩。

好在傅恒远留了一手。

当初慕九提出要在农场地下修建一处小型水库的时候。

他便着手让人将先前极寒时期捕鱼的那处湖泊给围挡起来,形成一个水库的样子。

然后在湖水的表面投放了大量黑色遮阳球,将湖水遮盖起来。

(图片仅供参考)

这样能够减少湖水表面80-90%的蒸发率。

事实上,这片湖水也的确成为了方圆几百公里内,唯一的地表水源。

加上各处钻出的水井,一起用来维持基地民众的日常生活。

可即便这片湖水不少,但对于养活百万人口的基地来说,这也并不能管太长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