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二姐的诰命之路(45)

作者: 柏柏森 阅读记录

因着生煎包着实很香,许多客人一拿到手便站在旁边啃了起来,一咬下去,酥脆的皮发出咔擦的声音,馅儿咸鲜美味,忍不住赞叹道:“小娘子,你这太好吃了,要是搭着你这汤真的是绝美!!”

这句句赞叹让排在后面的人心更为焦急,不断地看着木桶里减少的面,担心自己买不到。

旁边卖着面食的小摊也坐满了人,手里都拿着那生煎包子,一口包子一口汤,好不满足。

“姑娘,我家要二十个生煎素包子,五碗鸭血粉丝汤,自带食盒。”一道男声从上空传来。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一直埋头苦干的二人一并抬头看向那男子,那不正是裴沅吗。

“公子这来买吃的,怎好收钱,免费送你就好了。”郭欣笑道。

“我是帮别人买的,该收就收。”裴沅一点都不在意这点小钱,而且这也不是给自己买的,是给殿下买的,自己就是个跑腿的,不过确实好香,等会回去了,让殿下分自己一个。

郭若仔细地看着眼前的男子,昨日有些吓着了,加之第一次见面,没敢细看,此刻有些惊讶。

这位武力如此高强的男子竟长得如此白净,眉目清秀,鼻梁高耸,唇红齿白,完全似是一个书院的白面书生。

见郭若一直盯着自己,便打趣道:“怎的,姑娘怎么一直看着我,是我脸上有什么吗?”

说罢,还用手摸了摸脸。

一听这话,郭若脸直接火辣辣的,不敢抬头,小声道:“不是不是,只是见公子不像是一个习武之人的样貌,有些许惊讶。”

“这也确实奇怪,我出生之时大家都觉得我是连中三甲的状元料子,谁能想到,我居然会成为一个习武之人。当初为了习武,还和家里大吵一架。”

裴沅笑着解释道,此中话语,却是真假难辨。

第34章 东林书院

这话引得后面的郎君看了一眼裴沅,搭话道:“我家祖上皆是行卦之人,对这方面也小有成就,我瞧这位公子似是文人作风,却是习武之人

以我行走卦算多年,公子只怕现在已是小有成就,但日后难免会有血光之灾,若是遇到贵人相救还好,若是不成,只怕会九死一生。”

裴沅淡淡一笑,接过郭欣递过来的食盒,道:“人生之事,谁又说得准呢,尽力而为,乘兴而来。”

汝芳斋内,男子吃着裴沅从集市上带回来的生煎包,连连赞叹道:“我这从绥宁城来这算是来对了,要是等那姑娘上府,还要等上月余,这来了,都不用等了。”

说罢,又看了看莫霏霏道:“莫姑姑,那姑娘的幼弟你给安排去东林书院了?”

莫霏霏点了点头,道:“东林书院正巧要招生,那方太儒前段时间告老还乡了,就想着从民间找些孩童教导,不限岁数,只看资质

故广为招生,再从那些学生里选些聪慧的亲自教导,我就把那小孩给报上去了,也算是一个机遇,就看那小孩自己的造化了。”

男子点了点头,状似随意地道:“额娘快要到生辰了,今年打算大办一场,姑姑打算回去吗?”

莫霏霏哑言,她一直知道这位殿下看似自由散漫,实际每一个行为皆有深意,他从绥宁城来到这个小镇上只怕为美食是借口,想亲自来问她是真。

可是自从那一日京城一别,她就再也不想回去了,那里承载着太多了,虽然逃避可耻,但不得不说还挺舒服。

“我会托人送礼回去的。”

“额娘很想你。”

莫霏霏静静地摸着手中的猫,没有说话,或许会有一天她会回去吧,但不是现在。

……

郭欣一连忙了几天,把晒好捣成粉末的木薯淀粉做成了西米,地里的工人逐渐熟悉起来,作坊待几天后也就可以搬进去了。

这一天,也到了郭羲入读私塾的日子。

四人一起坐上新买的驴车进了县城,只见县城门口排了长长的一条队,皆是奢华的马车,郭欣的驴车在其中显得极其不合群,甚至还有些寒碜。

“欸,小娘子,你也是来这里送家里人上学的吗?”一位马车上的妇人揭开车帘,看到并排而行的郭欣。

“是,只是这人怎么这么多?”郭欣没想到一个县城里面的私塾竟引来这么多的达官贵人,即使这私塾很好,也不应该引来这么多人啊。

妇人见郭欣一脸茫然,惊愕道:“难道你们不是听到方太儒告老还乡,慕名而来的吗?”

方太儒?

莫霏霏没有和她说这一件事情啊,她上一次来县城的时候也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妇人看着郭欣的驴车,想着可能是举家之力送去私塾,凑巧赶上了方太儒,热心道:“方太儒是京城有名的先生,曾教导出数名状元,今年年岁已到便想着回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