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444号[无限](472)
所以,想要捋顺这个副本,只能从他们经历的“轮回”来下手了。
这么一想,姜央便说道:“我们现在也没有别的线索了,只能从‘轮回’里抽象‘共性’了。”
说着,姜央便在地上写了个“1”:“第一场轮回里,我们穿遇到了商纣王时期,成为了商纣王和妲己的手下,却最终死在了疫病中,对吗?”
赵庭燎点头:“差不多,总结的很好。”
姜央便继续说道:“既然每一个轮回里我们都可以说是最底层的小人物,但却在每一个轮回里都能找到线索对应相应的历史背景,那么……或许历史背景就是我们需要的‘共性’。”
说着,姜央在地上写下了“历史背景”四个字后,又在“1”的后面写了几个名词,边说道:“在这场轮回里,我们的经历应该是……神权和王权。”
赵庭燎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竟莫名地觉得有道理:“没错,你说过,商朝是一个神权和王权结合的很好的国家,商朝祭祀的神仙就是殷商王室的祖先神,这种神权和王权的相结合,延续了商王朝很久的寿命。”
姜央:“但是这种结合是有致命的弊端的,而且还不止一个。”
姜央先在地上写了一个带着圆圈的“1”:“首先就是大量的祭祀造成了人口的不足。商王朝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奴隶就是‘金钱’,比后世的田地更为重要。”
“但大量的人牲祭祀使得奴隶越来越少,为了解决奴隶问题,商王朝就不得不持续性地对外征战,以获得俘虏。”
“但是人口从来都是很大的资源,即便到了后世的封建时代、工业时代,人口依旧很重要。尤其是殷商末年,最重要的资源开始逐渐由‘人口’向‘田地’过渡,因此纣王知道,不能再这么无休止地祭祀下去了。”
紧接着,姜央又写了一个带着圆圈“2”:“第二点,则是太过于信奉于神权,会损害王权的威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上天这种事是一定要捏在帝王手中才可以的。但商王朝规矩的制定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了商王朝是有自己的祭司的。”
“有专门的祭司祭祀上天,商王不就很麻烦了吗?因此,商王要么想办法将祭祀权收回自己的手中,要么……取消神权的‘特性’。”
赵庭燎顿了顿,不由说道:“纣王选择了第二种……在比干要求强化神权、祭祀上天来消灭疫病的时候,纣王却选择了采用医药等科学手段来抵御疫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王后妲己选择站在他的身边,和商王朝的‘祭司派’对抗。”
“但是他们的行为太激进了……如果他们只是想将祭祀权收回手中,或许还会有人愿意站在君王的身边,可君王却选择将神拉入凡间……”
“所以,纣王和妲己失败了……”
第227章
在这场王权和神权的交锋中、或者说是帝王和祭司对于神权掌控的交锋中, 纣王和妲己失去了一切。而作为他们的刀,“疫事央”死在了疫病卷起的浪潮中。
姜央若有所思:“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你’和‘我’都是权力交锋的牺牲品。”
赵庭燎点了点头, 没有反驳。
紧接着,姜央又在地面上写了个“2”:“第二场轮回里, 我们穿越到了周幽王时期,成为了周幽王讨伐申国的王师, 却在路上遇到了犬戎的骑兵,全部战死沙场, 对吗?”
“首先我们可以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做一个解读——这个故事的本质, 是‘权力’。”
赵庭燎想了想,也犹豫着说道:“倒是也可以这么说……从周幽王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
“我记得你和我说过, 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就是一个不被子民认可的王, 还搞出了‘国人暴动’这样离谱的事情。因此,即便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继位后,也无法得到全部的天子权力,不得不对诸侯做出妥协, 让周幽王娶申侯的女儿就是一项妥协, 因为申国驻扎在萧关的位置,是抵御西方游牧民族的唯一屏障。”
“而周幽王在继位后,不满足于被诸侯把控的地位,因此废掉了王后申姜和太子宜臼,又娶了褒国的公主褒姒为王后, 来获取褒国的帮助。为此,他甚至出卖了王后之位还不够,还加上了太子之位。”
“当周幽王认为自己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选择了对申国发动战争。只是最后,这场战争失败了。”
姜央点头:“对。而从申侯的视角看,申国是他从祖祖辈辈那里继承的封地——占据萧关这样险要的位置,可想而知,申侯的祖先要对周天子献出了怎样的忠心。如今周幽王想要剥夺他的国祚,那当然是想都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