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莲花他总阴魂不散(161)
是京都的信池。
据说,若将銅币虚掷其中,銅币竖立,此人可以在信池前许願,来年都能得偿所願。
更有传言道,当初沈氏一族的开国皇帝,便是行军前,在此信池中,抛至了一枚銅币。
銅币竖立,他许下统一的願望,随后上了战场,一路旗开得胜,很快便统一了天下。
开国皇帝之后,莫名地,便无人再能做到如此地步。
自此之后,信池的灵验更是被传得几近玄乎。
当初燕千盏重病的时候,燕府未曾没有尝试过这类办法。
终是不得成功。
渐渐地,这信池铜币,便成了一个习俗。
此时远远看去,信池中已经铺满了铜币,却从未有见铜币竖立其中的。
倒也能想得通。
这个日子,谁不愿意求个好兆头呢。
就在信池的一侧,有人支了小摊,旁侧杵了竹竿,其上挂着飘飘搖搖的白旗,白旗上的字迹扭曲,隱隱可以看见“算”一字。
“除夕攒運,寻找有缘人,免费算卦啊!”
竟是个算命小摊。
因着在信池周圍的缘故,再加上是随缘算卦,倒有不少百姓前去凑热闹。
“要去看看吗?”
孟清玖轉眸看向燕千盏,见她眸光闪闪,他虎牙露出一笑,眼尾也充满笑意。
周圍火光相映,他马尾发辫上吊着的玉饰,此时也闪着温润的光,吸睛得紧。
燕千盏对这些热闹难得起了兴趣,笑着点了点头。
“好。”
说罷,燕千盏提步,走到了那人群之后,远远隔着一众人群,看着那摊主卜卦。
斑驳开裂的龟骨里,隐隐放了三枚铜币,此时摊主把龟骨握在手心,徐徐搖晃着。
铜币在龟骨中发出叮呤哐啷的响动。
摊主的跟前,跪拜着一位布衣百姓,他十指合一,语气虔诚。
“还请摊主,帮我算一算,今年的财運如何?”
那摊主看了一眼那百姓,眼皮微沓,将龟骨中的铜币抛至而出。
铜币散落,又被摊主拿起,再次整齐排列。
“今年是否余粮尚可?且有富余?”
那百姓聞言,眼里一亮,急忙点头:
“摊主说的不错。”
“甚至打算,用这些余粮,来年开一家米铺?”
那位百姓一听,面上更加崇拜,向摊主更加凑近了一些。
“大师说得太对了!”
他甚至连对摊主的称呼都改了。
末了,那摊主懒懒说了一句:
“今年财運尚可,虽不能大富,但少有亏损。”
那布衣闻言,面上闪过喜气,俯身跪拜道謝,欢天喜地到一旁信池丢置铜币去了。
见此情形,周圍人群更加哗然,跻身便要上前找那摊主算一算。
再有人要上前,却被那摊主随意抬手,堪堪拦住,出声拒绝:
“寻找有缘之人算卦,无缘之人不要再上前......”
眼下之意,便是算卦需合他眼缘,旁人若要再算,得他同意才行。
眼前此般情况,倒引得燕千盏不住抬眉,下意识觉得有些不对劲。
她一时回头抬眸,看向身后的孟清玖,眉间微蹙。
“算卦也需讲求随缘吗?”
话才说出口,她就对上了孟清玖含笑的眼睛。
四周的光亮流转在他的眸中,光影交错,昏暗隐没了他的下颌,只留得一双眸子闪闪发亮。
“一般来说,确实是看卦主心情,不过眼前的卦主......”
话停顿了一瞬,孟清玖看了一眼那懒懒垂坐的摊主,随即将目光移开,长睫微垂,眉尾轻轻一抬。
“他的言语之间,倒不像追求随缘的模样。”
反而像......静待大鱼上钩。
“这位摊主,算的卦倒是挺准,就是......”
说罢,他看向了周围一脸崇拜的百姓,语气有些沉默:
“方才那位布衣百姓,今年原本有大富大贵的迹象。如今被这摊主这么一算,反而只能沦为平平之辈了。”
孟清玖声音不急不慢,轻轻落在她的耳畔。
燕千盏闻言,眉间微蹙,心里有了疑思。
为何孟清玖说,刚才那人原本可以大富大贵,如今经此一算,反而没落起来?
孟清玖看她轻轻蹙起的眉,知她心中所想,嘴角虎牙微露:
“这老头打着行善的幌子,吸食人的气運罢了。”
用算卦来交换那人来年的气运。
算一卦,自然也将来年的气运作为酬金,交给这位摊主了。
燕千盏回头,正打算再次将目光移向摊主,视线却攸地被身后的手吸引。
那双手指如玉,虚虚围在她腰后一尺的地方,替她拦开了周围的人流,这才让周围来往的人群没有挤到她。
难怪刚才一路走来,周围人流拥挤,竟无人与她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