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俏媳妇改造废物老公(257)+番外

作者: 风挽云 阅读记录

每当有个人进来吊唁慰问,杨艳丽就像有任务一样,给人家重复一遍当天的情形。

“哪成想,等俺把饺子下好了,去俺娘屋里看她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杨艳丽说,等她端着饺子进了谢老太的房间,谢老太已经不会说话了,手扶着床边,差点儿摔下来。

通过杨艳丽一遍遍的讲述,谢莹莹脑海里大体还原了谢老太去世的情景,按照现世的说法,那就是心梗或者脑梗的急症。

如果在后世的大城市里,急救车送进医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在那个八十年代,偏僻落后的乡下,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老病,自然离世了。

“莹莹她娘,你也别太伤心了,老太太这样子走了,就是福气,没有受过一天罪,你们也都孝顺了,这就是修来的福,”

在他们眼里,老人自然离去,没有瘫在床上,让人伺候多少年,这就是很好了。

杨艳丽这一天,如同祥林嫂一般,絮絮叨叨,把谢老太去世的情景说了无数遍,嘴唇泛白,上面都起皮了。

也许用这种方式,才能特别突出她那悲伤不已的心情吧。

男人相对比较沉默,谢永华只是低着头,披麻戴孝,手里拄着按棍子,由人领着,但凡外面来了吊唁的人,他就带着谢剑立迎出去,

磕头,回礼,男人不像女人那样善于用哭泣来表达悲伤,他们只是红肿着眼睛,沉默不语。

有时候谢永华伤心起来,也会低低地哭泣几声,“娘走了,以后就没有娘了,呜呜,”

杨艳丽自从谢老太去世,她就没怎么吃饭,谢莹莹担心她娘身体吃撑不住,看着外面院子里,有乡亲们帮忙做饭,招待前来吊唁的客人,

她走出去,拿起一只碗,盛了半碗大锅菜,拿了两个馒头,回屋里,劝杨艳丽吃饭。

“娘,吃点吧,人死不能复生,奶奶走了,那是享福去了,你可不能把身体熬垮了,这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谢莹莹也有点佩服自己的冷静,不是她无情,狠心,也不是她对谢老太没有感情,而是,她觉着,

既然人走了,哭也没用,古人云:亲友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当你还在悲伤的时候,别的人可能就已经开始高声歌唱,人与人之间的悲喜难以共情,

其实外面那些帮忙的亲友邻居,时不时也在嘻嘻哈哈,不是自己的至亲好友,体验不到那种彻骨的悲痛。

杨艳丽吃了点饭,身上有了力气,止住悲伤,稍稍歇了歇。

中午12点以前,老人就要入土为安,村里帮忙的长者,帮忙计算有多少人跟着去上坟,

那林地挺远的,就有两辆地排车子,拉着重要的亲戚,其他人都要自己走着过去。

谢兰兰也来了,她已经 有5个月的身孕了,人显得圆润了不少,胖了一圈,

自从来了,干哭了两声,就自顾自地躲在厨房里吃东西,看起来胃口不错。

杨艳丽不让谢兰兰跟着去林地了,这么远的路子,她身子弱,上次那个怀那个女儿的时候,就差点儿小产了。

谢兰兰巴不得留下,嘴上客气了两句,随后去做饭的地方,端起碗,要了馒头,开始吃饭。

谢莹莹心中感叹,想当初奶奶活着的时候,可是最疼谢兰兰了,这人走了,也没见她最疼爱的大孙女,有多么悲伤。

杨艳丽上了打头的地排车子,前面有村里帮忙的男人拉着,车上也就做3-4个妇女,谢莹莹也赶紧挤了上去。

两车子女人在前面哭哭啼啼,后面男人就走着跟在后面,

一路上走得很慢,路上坑坑洼洼,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雪,路上还有些滑,坐在车帮上,谢莹莹双手紧紧抓着车帮,生怕自己掉下去。

一路上颠的屁股疼,好容易到了林地,那些帮忙的乡亲,已经用拖拉机把谢老太的棺木,提前运送了过来。

看着沉重的棺木缓缓地落入挖好的土坑里,杨艳丽再也没有力气哭了,而是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哎,人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

第187章 奇怪的病

谢老太走了,谢家突然就冷清了许多。

往常谢家的生活状态很稳定,也很平静,谢永华基本上是每天外出,地里农忙了,就去地里干农活,

地里没有农活了,家里养了5-6只山羊,他就去南边洼地里放放羊,

村里有两三个老伙计和他关系不错,吃过午饭点,几个人就相约撵着一群羊去了南边洼地里。

男主外,女主内,杨艳丽就在家里忙活,她平常下地干活也不多,虽然个子高,但是不太中用,

用谢老太生前在世的话所说,杨艳丽属于脚底板子薄,干不了这边淤地的重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