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栖高门(182)
可想到她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外室女,能走到今日这样的地步,不过是和自已一样,妻凭夫贵,都是以、色侍人罢了,曹氏这样想着,心里到底是没那么委屈了。
只见她瞬间就恢复了往日的从容,笑盈盈看着虞珣,仿若两人早前有交情一般,自来熟道:“想当年虞大人在总督府做幕僚时,我还见过你母亲一面呢。这谁能想到,夫人和总督府竟有这么深的渊源。”
这样和自己套近乎,竟只字不提当年她那侄儿纠缠自己的事情,虞珣可谓是知晓今时今日曹氏对自己依旧瞧不上眼的。否则,又怎么敢是这样的态度。
思及此,虞珣没有接曹氏的话,反而是拿起桌上的茶,轻抿一口,才幽幽道:“渊源说不上,如夫人所言当年父亲不过是总督府一个小小的幕僚,我又如何敢借着这个攀交情呢。”
曹氏虽知晓权力能够改变一个人,可她怎么都没想到,虞氏会这样直接堵了自己的话,根本不给自己任何的情面。还有她眼神中的倨傲和嘲讽,更像是直接甩了曹氏一记耳光似的,曹氏直接一口气差点没有喘上来。
可心里不快归不快,她没忘记今日往显国公府来时夫君的交代。夫君说了,就依着谢家三爷如今的只手遮天,总督府只有攀上了交情,日后他总督的位子才能保住,而曹氏不会不知晓这其中的厉害,所以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悦,强撑着嘴角的笑容,当做看不到虞珣的倨傲一般,继续套近乎道:“夫人说的有理,这说是渊源多少有些不妥。可我们两家毕竟是有缘分的,未必不能继续这缘分呢。”
听到这,虞珣终于确定自己之前的揣测没错,这曹氏是真的准备和信国公府结亲,借此攀上显国公府了。
曹氏却不知虞珣早知晓她的心思,只强撑着嘴角的笑容,开口道:“不瞒夫人,这次我那夫君入京述职,其实便想借着这机会给我儿在京城选一门合适的婚事。可总督府这些年和京城世家贵族并无什么来往,这选来选去,我便想到了夫人。虞大人当年到底在总督府呆过,这缘分若能继续,想来也会被人称颂的。”
“这满天下人都知晓虞大人当年救太子殿下有功,我们老爷这些年提及此事也时常称赞虞大人呢。所以,今日我便冒昧和夫人提了这事,也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谁都知道三爷如今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可也因此,虞珣觉着这曹氏真的太烦人了。三爷如今这个地位何其敏、感,毕竟帝心难测,她根本不觉着眼前这姻亲对三爷来说是件好事。
毕竟,这若稍有不慎落在皇上眼中,便是国公府和两广总督有结交之意了。
三爷这些年战功赫赫,如今又掌御龙卫,皇上不会乐见三爷和两广总督府走近的。
这样想着,虞珣似笑非笑道:“夫人初入京城,怕是还不清楚信国公府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吧。信国公府三个姑娘,如今也就我那三堂妹待嫁闺中。只她那母亲前些日子被休回了娘家,因着这事儿也连累了她的婚事。”
曹氏入京这些日子,既已经存了结亲的心思,又岂会连这事情都不知道。
她心里当然是不满意那信国公府三姑娘虞昭的,可不满又如何,用夫君的话来说,这即便娶了这虞氏,儿子也可以纳妾,没得为了这个坏了自己的计划。
曹氏自然不蠢,她能陪伴两广总督走到今日,当然也是有眼界的。所以,听着虞珣这番讽刺的话,她只当听不懂,笑盈盈道:“这哪家关起门来没有些内宅倾轧的事情,她那母亲虽被休,可到底还是国公府嫡出的姑娘,而且我也打听过了,这姑娘姿色品性都不差,和夫人您又是堂姐妹,所以我便斗胆借着今日往府中来做客,冒昧和夫人提出来了。”
虞珣听着这话,心中却不由冷哼一声。
她到底是有些小觑了眼前这曹氏了。曹氏若真有心替儿子求娶虞昭,那大可以直接差人往信国公府去提亲,自己一个出嫁的姑奶奶,和信国公府这个娘家又不亲,她辗转来自己这里问自己的意思,可不是抬高自己,反而是让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进退两难。
曹氏当然知晓自己不喜欢虞昭这个堂妹,可她偏偏这样做,便是想逼着自己默认眼前这姻亲,如此两广总督府也就真的攀上显国公府了。
她是笃定自己不可能不往信国公府去,主动提及今日之事,毕竟自己若只字不提或者冷漠处理这事,曹氏恐要故意传出她有结亲的意思,也问过自己了,可这事儿一直没有下文。
这件事情传出去岂不惹了外人议论纷纷,说自己故意看不得自己那堂妹好,甚至又把自己和信国公府这个娘家闹不和的事情推到风头浪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