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天(38)+番外
赵悬笑着摁住太阳穴:“没想到你真懂这个茬。”
文喜淡淡看他一眼,偏过头不说话了。
赵悬求饶:“哎,别生气。”
“没生气。”
“逗你的,虽然不开飞机,但和舒克同志算是同事。”赵悬从桌兜里抽出一本卷了边的册子,上面写着《飞行器制造入门及模拟图解》,他将册子放在文喜眼皮下,指尖点了点,“准备以后往这个方向发展,怎么样,有前途吧。”
听着赵悬似有些臭屁的话,文喜笑了一下:“嗯,有前途。掐指一算,你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名超级无敌厉害的制造师。”
“谢谢您的祝福。”赵悬悠哉悠哉收回册子,见两人之间的气氛缓和了些许才问,“你还没回答我,你选什么?”
文喜看着赵悬因转笔而不断磋晃的骨节,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在这个关口被一道轻缓的力气锤通了。
“文科。”文喜重重呼出一口气,梗在心口的一块巨石松懈,又坚定信念一般重复了一遍,“我选文。”
赵悬:“想好以后的发展方向了?”
文喜一滞,随后应承:“想好了。以前不是总和你说想当老师么。虽然理科类也能完成教学,但文科似乎略胜一筹。”
“嗯?说来听听。”赵悬靠在身后的桌沿上,侧过头听她讲话。
文喜笑着说道:“其实没什么高大上的含义,只是觉得我应该这样做。就像任老师一样,偶尔还给我们灌几盅小鸡汤,虽然那些鸡汤,过了很久我才会尝出味道。但我仍旧相信文字的力量,就像这张分科意愿表。若我很多年后成为一名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每一道笔画,或许都有任课老师们的影子。我可以不停地回望现在,就像我现在不停回望小时候一样。”
赵悬低头,默念了一遍“文字的力量”,随即笑着道:“愿我们的梦想都能成真。”
上课铃声敲响的前一秒,文喜和赵悬放下了笔。
黑色水性笔书写的字很快晾干。
都说文理分科是人生初始路段的岔路口,自此,两人站在了不同的路上。
没有玩笑,没有随意糊弄。有的仅仅是对未来百分之一百的决心和希冀。
她和赵悬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一个多数人混沌的年纪,他们清明到了似乎有神指引。也许是无用功,也许最终仍要绕路前行,但此时此刻,没有人后悔。
高一最后一次考试,同样也是分班排名考试。
根据文理分科成绩排名,理科共有十二个班,前两个班级是尖子班;文科八个班,前一个班级是尖子班。
确认名单那天,十七班的人各自奔赴新的征程。文喜在校门口遇见了赵悬,两人一起上楼。
“有把握没。”
“有把握没。”
两人同时顿住脚步笑了一声,在对方的眼中,同样看见了志在必得的神色。因分班,理科班不计文科分数,文科班不计理科分数。
文喜以文科第四的成绩分入十三班,原十七班的同学大多选了理科,本班仅有三名不太熟悉的同学。赵悬在一班,考英语时迟到了七八分钟,成绩刚巧挂在一班尾巴。
两人班级隔了两层楼,且一头一尾。
文喜趁着大家都在适应新教室,绕了楼梯,下楼去一班门口站了片刻。
放眼望去都是男生,赵悬似乎也淹没在人海里。班主任陆续进班,走廊上的人愈来愈少。
文喜后退了两步,眼神划过门上的“高二一班”金属班牌。这一霎,心底好似漏了一阵风,空落落的。
他们都在向各自的前程奔走。
蝉鸣声复响,久违的夏天又来了。
文喜取出新书,崭新的纸张很快便被头顶的风扇吹得哗哗作响。脆生生的,像枯叶被秋撵过。
她的新同桌叫单丹彤,文科组年纪第一。
文喜高一曾在排名表上看见过她,也曾在冉秋的口中听见过她的名字。
单丹彤的理科成绩也很好,和李少波常争年纪十几的名次。到了文科班,便不需要争,总成绩超出第二名十三分,超过文喜十六分。
在冉秋口中,单丹彤更是被“神化”,家境优渥,衣服从来不重样。父亲是安远一家公司的老板,学校东南方那栋新教学楼便是单丹彤父亲捐款修建。
起初文喜是不觉得单丹彤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入学来学习。在班级中,她们的身份就是学生,任务就是学习。
直至某一天体育课结束,单丹彤用自己单日的零花钱请班上所有人吃雪糕,有人问她缘由,她说自己过生日,在学校上学不能出去庆祝,所以便和大家一起快乐。
雪糕是按箱送来的,班长按座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