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善小记(249)+番外

作者: 温文尔 阅读记录

外人眼中,康熙收到消息起就沉郁不快,告状之众嗅到风向,又是一连数封弹劾直达御前。康熙终忍不住满腔怒火,匆匆回宫,向四爷兴师问罪。

乾清宫内,确如旁人所料,发生了一场气氛沉重的对峙。

“朕还没死呢!”康熙将茶盏摔在四爷面前,咬牙切齿,口不择言,“你这是反了不成?!”

周围跪伏了一地的内侍宫女,皆是浑身战栗。

四爷撩开袍角,直挺挺地跪下,面无异色,“请皇阿玛息怒。”

跟着康熙一同回宫的弘晖也跪在四爷身边,不知该劝暴怒的康熙,还是劝自家固执的阿玛,遂半低着头沉默。

“胤禛,雍亲王,”康熙一字一顿地念着,“你可知错?”

“若皇阿玛是说粮仓亏空,儿臣问责处置四省总督并户部吏部十六人一事,儿臣不知有何错漏之处。”四爷沉声道,“一群国之蛀虫,皇阿玛可是觉得,儿臣罚得太轻了?”

“放肆!”康熙指着他喝骂,“你可知外头怎么说你的?苛政如虎,罔顾上意,其心可诛!!”

朝中部分人对他的评价,四爷怎会不知,他们能顺利告状,还多亏四爷没阻拦。

按照他原本的谋算,他该会在夺得大位、彻底掌权后,才有机会清算这波人。但如今康熙放权,再看到那些人和事,他忍不住。

他还想试探一二。

四爷直视康熙,道:“儿臣只在乎皇阿玛如何看待儿臣。”

康熙居高临下俯视着他,脸上怒容稍敛,却让四爷背后泛起一阵凉意。

眼前的人是八岁登基、统御天下六十载的帝王,四爷的权术手段,大半都来自于康熙。

即便此刻康熙年老身衰,被他用那双深不见底的龙目全神注视着,像是能穿透他的皮囊,看透他内心最深处的所思所想,四爷心如擂鼓。

但越是这样的时候,他越不能避让。

父子二人视线交锋,更胜言语万千。

康熙微拱的背慢慢挺直,“爱新觉罗·胤禛,朕有几句话要问你。”

“儿臣,躬听圣训。”

康熙问:“此番你可有徇私枉法,报复故敌之心?”

四爷笃定,“儿臣没有。”

康熙又问:“自你入朝以来,可有做过利己损国之事?”

四爷坦然,“儿臣无愧于列祖列宗。”

康熙停顿片刻,开口如惊雷:“朕若把这大清江山交给你,你可能扛下?!”

满屋屏息,本就跪伏着的宫人,又把胸口向下压了一寸,恨不得把头埋进地里,省得听了什么不该听的话,枉送性命。

“儿臣——”四爷胸口起伏,额头在地上扣出一声闷响,“承蒙皇恩,当仁不让!”

这句话明明白白说出口,康熙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定了定神,起身绕过桌案,对四爷和有些被惊吓到的弘晖伸出手,容色缓和,“起来吧,朕没生气。”

因为四爷所为,本来就他想要看到的。

康熙年轻时,有过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时候,这十几年却顾虑太多,行事越发宽和。说难听点,他给后继者留下的不是个好摊子,所以才看重四爷公心最重,不为声名所累。

四爷站起来,和弘晖一左一右扶住康熙,心里高高悬起的巨石总算平稳落地。

他何尝不是在赌呢?

赌康熙对他还有父子之情,赌康熙仍然是那个平三藩、驱外敌的英明君主,把江山社稷置于权势斗争之上,赌这是对他的考验。

以他对诸方消息的判断和对康熙脾性的了解,康熙并不像真动怒,但他也不能笃定,康熙会容忍他的僭越。

四爷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说句大不敬的话,即便康熙现在后悔选他,四爷也有自信能得偿所愿。

好在,他与康熙互相试探博弈,都没让彼此失望。

他终究比二哥幸运。

……

这场风波,还没起就散了,让朝中某些人大失所望。

康熙问四爷时,尚有十余宫人在场,消息不胫而走。

第二天就有人上奏,吹捧四爷贤明有为,请康熙下旨立太子。可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康熙斥责驳回了。

有亲信向四爷探听,也得不到只言片语的解释。

但更多的人,开始默默揣摩和适应四爷的办事风格。

康熙只在宫中住了三天,赏赐众妃,其中德妃那份最重,变相又给四爷撑腰,接着就搬到了畅春园。

又过三日,他觉着在畅春园“孤苦寂寞”,再跑到圆明园,把四爷赶回宫里干活,自己留下玩小孙子们。

“福宜来,皇玛法给你看个好东西。”

午后,康熙溜达到三胞胎处,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把卸了弹药的火铳,在三蛋面前显摆,“听你三哥说,你会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