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善小记(71)+番外

作者: 温文尔 阅读记录

随后,四爷又在乌希哈的要求下,找到了吉祥的老家村子。

他并没直言试验新式痘种,而是说“行善积德,为百姓免费种人痘”。

不久前刚经历了天花威胁的村民们十分配合。

待这些人也接种完并康复,四爷寻到一天花病人,隔离在远郊一处小院中,以百金为悬赏,召集志愿者进入,检验最终成效。

待收到成功的消息,饶是向来冷静的四爷,也忍不住在心中暗呼“老天保佑”。

不,应该是他的“星星”“保佑”。

除此之外,四爷另遣探子,在全国各地搜寻是否有疑似“染过牛痘后免疫天花”的案例。

这三个月来,四爷一心扑在研究“牛痘”上,连年都没多少心思过,甚至还推了几件康熙想交给他办的差事。

还好乌拉那拉氏是当过皇后的人,请安送礼、人情往来方方面面照顾周全。

后期四爷带上了弘晖,乌拉那拉氏听到些风声,任劳任怨地给他们做后勤。

随着桌案上的记录与书信越叠越多,四爷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的还没被人发现、认识并总结规律。

乌希哈提供了一个契机,为四爷找到那扇隐秘的大门。

“待下月万岁寿辰,爷将此法献上,定能叫龙颜大悦。”苏培盛见四爷心情好,大着胆子多说了几句,“届时爷必加官进爵,奴才先给爷道贺了。”

“封爵之事,全凭皇上好恶,强求不得。”四爷摇头,“此法大善,你瞧他们两个,再看看百姓。”

乌希哈赤子之心自不必说,弘晖这段时日深入民间,体味民生艰辛,成熟长进了不少。

四爷为孩子们骄傲。

比起还没有影子的封赏,眼前的收获,也足以值得他们这三个月的辛苦付出。

苏培盛懂四爷的心情,府里的孩子们也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真心实意道:“二格格是天上仙童转生,菩萨心肠,日后定福泽深厚。大阿哥人品行事肖爷,前途无忧。”

四爷低声默念:“善人善报,老天总会记着乌希哈的功德的。”

棚内流水线工作十分高效,准备的一百份牛痘苗很快就用完了。

虽是冬天,乌希哈和弘晖忙得出了一身汗,这才有功夫擦一擦。

四爷带苏培盛和几个庄头走进棚子,先对张太医道了声“辛苦”,又吩咐人端上两个瓷碗给儿女,“喝点姜汤,别着凉了。”

乌希哈是四爷亲自喂的。

她不喜辛辣,捏着鼻子“咕咚咚”地凶猛灌下,看得青苹和苏培盛直叫“格格慢些”。

喂完女儿,四爷去翻阅弘晖的记录,弘晖在一边适时说明道:“这百人中,大多是周边农户,村正庄头都认得。有十余流民,儿子便留他们在后头庄子上做活,便于之后观察,衙门那儿也会遣人告知。若还需要再检验成效,使些银子,这些人想必都会愿意。”

“做得不错。”四爷拍拍弘晖的肩膀,“记得也清爽,回头再找村正和府衙核对一番,便再无疏漏了。”

弘晖谦虚道:“当不得阿玛夸赞,这‘表格’也是二妹妹的主意。”

突然听见自己名字的乌希哈举手,“是我是我!”

她跑过来抱住四爷的腿,“阿玛我是不是很棒棒!”

四爷把她抱起来,抛了个高高,“是,阿玛的乌希哈最棒!”

听着乌希哈清脆的笑声,四爷也忍不住笑意。

她是他的星星,他的奇迹,他的珍宝。

得此一世父女缘,幸甚至哉。

……

进了三月,满京城的权贵之家都为准备今年的万寿节忙碌起来。

正院里,用过了晚膳,乌拉那拉氏拿着一张单子,向四爷再三请示确认。

“真不用给皇上备礼?妾瞧着库里那座珊瑚盆景,还有那个南海观音像也不错,空手进宫也太不合适了。”

“这些东西,皇阿玛都见过更好的,何必再送,”四爷摇头,不赞同,“爷怎么就空手进宫了?今年的礼,是爷这么多年来最重的一份。”

乌拉那拉氏一脸无语,“不是妾不信爷,但哪有万寿节送折子的。娘娘那要是知道了,非把妾骂一顿赶出宫不可。”

“娘娘那儿怎么交代,爷相信福晋的本事。”四爷握住乌拉那拉氏的手,十分诚恳。

今天弘晖也在,给四爷帮腔,劝乌拉那拉氏道:“额娘放心就是,前头的事有我和阿玛呢。”

乌拉那拉氏把礼单往边上一放,重重叹道:“你如今长大了,翅膀硬了,知道帮你阿玛糊弄额娘了。”

说着她自己又笑了起来。

她看着弘晖日渐成长,举手投足与四爷越来越像,父子间的那种亲缘与默契不言而喻,乌拉那拉氏感慨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