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善小记(76)+番外
那封折子,凝聚了四爷、张太医、弘晖还有她三个月的心血,以及后世的智慧,才不是那些金银玉器能比得上的。
四爷摸摸她的头,“别担心,阿玛没生气,阿玛知道该怎么做。”
一行人到了乾清宫时,天已经完全暗下来。
大殿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德妃和四爷他们各自找人寒暄,李氏也有几家相熟的侧福晋需要交际一二。
乌希哈被送到了给宗室小格格们专开的一桌上,边上有好几个老嬷嬷看着,以防她们吵闹。
她拉着宁楚格的手,四处看了看,发现周围基本都是不满十岁的小姑娘。
有那么几个来找她说话的,但在听说她只是四贝勒家的一个小格格之女后,没聊几句又走了。
乌希哈知道,不仅是因为她出身不高,更多是因为四爷本身,如今在朝中也不如其他皇阿哥显眼,提起他身上不如几个弟弟的贝勒爵位,甚至还会在背后笑话。
她暗自握拳,等会儿四爷就要开始啪啪打脸了。
戌时,大宴开席。
康熙高坐御座,举杯致辞。妃嫔群臣起身唱喏祝寿词,数度齐呼万岁。
乌希哈人矮位置偏,入眼是各色衣摆,连个脑门都看不见,只能竖起耳朵仔细听当中动静。
没过多久,梁九功高声宣告,到了诸皇子进献寿礼的环节。
第42章 事成了
因是做儿子的给父亲贺寿, 皇子献礼次序依年岁序齿,而非爵位高低。
不过献礼是直接从太子开始的,乌希哈猜想, 可能是直郡王已经被圈禁的缘故。
太子送了一堆花里胡哨的古董摆件,听着就很贵。
三爷送的都是什么历朝名家的书画,比较符合他文艺的人设。
乌希哈对这些东西的价值没概念,只觉得梁九功能气都不喘地报礼单, 委实厉害。
念完了诚亲王府的,便轮到四爷。
梁九功停顿了好一会儿, 康熙都催促了一声,才高声道:“皇四子贝勒胤禛进奏折一封!”
全场有一瞬静默。
四爷出席,稳步行至当中跪下,高举一红檀匣子,先三呼万岁,道:“此折干系重大, 儿臣斗胆在万寿之时奏禀皇阿玛。”
竟然就真的只送了本折子?
虽宴前多少有收到风声,可谁会信呢?
“……说是折腾什么防疫的法子。”
在场也有消息灵通的, 四爷在京郊试验了小半月, 涉及百姓数百,没有特意封口。
“再好的法子在万寿进上,也不嫌晦气。这四贝勒啊, 怕是急糊涂咯!”
没人能想到、敢想到四爷办成了怎样的大事。
几乎每个人都忍不住找身边人议论几句,殿内顿时“嗡嗡嗡”的,嘈杂如同进了集市般。
梁九功大喊“肃静”。
半晌, 康熙冷哼了一声, “老四,可真是越来越孝顺了。”
任谁都能听出他此刻的不悦。
四爷重复道:“儿臣恭请皇阿玛阅。”
大好日子, 康熙不愿在群臣面前小气吧啦地跟“不孝子”计较,招手,“呈上来。”
梁九功走下台阶,接过木盒打开,确认里头只有一封两指厚的奏本,重新走回康熙身边,弯腰进献。
康熙又恨铁不成钢地看了四爷一眼,翻开折子,本想随意看两眼就扔到一边去。
然而才看了几行字,他已经不自觉地直起了身子。
这折子康熙足足看了一刻钟。
殿内旁人意识到或许其中大有玄机,议论声逐渐平息下来,皆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御座上康熙的表情动作。
奈何距离太远,难以分辨。
唯有四爷始终保持着叩首的姿势,纹丝不动。
终于,康熙阖上奏本,重重吐了口气,用听不出喜怒的声音对四爷道:“宴罢之后,你来见朕。”
四爷应是,又说了两句祝寿之语,躬身退回至坐席。
康熙叫了一声梁九功,后者立刻会意,接着高声宣唱:“皇五子恒郡王胤祺进上……”
正等着四爷打脸一片的乌希哈:??
这和她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按照她心里原来写好的剧本,四爷既然选择在万寿节上奏禀康熙,怎么着也得当着众兄弟和百官的面公布“牛痘”之事,宣告天花之患永绝,功在千秋,利在万民,让群臣惊叹,康熙大喜。
当场封个亲王不过分吧!
结果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完了?
乌希哈一脸懵逼。
边上宁楚格拉了下她,“别担心,我听皇玛法后来的口气,不像是生气了。”
另一边,布尔和姐妹俩一唱一和,似乎是要报方才的“鬼脸之仇”。
“得意什么呢,摊上那么个阿玛,生母又只是个格格,八成连个多罗格格都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