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回大秦开食肆(126)

作者: 冰可乐 阅读记录

“那是什么?”阿嫂问。

其实就是前世的姜汁撞奶,为了让阿嫂听得懂,所以才用了这个名字。

可阿嫂还是不知道这道美食是怎么做出来的。

于是她就让河娘来帮忙哄娃,自己跑到自家后厨来看李卉做吃食。

“这个很简单,只要有姜和牛乳,顷刻便能做成。做好之后的姜汁奶糕就跟嫩豆腐一般,入口即化,很是好吃,最适合还没有长牙的小娃娃。”

李卉每次做新的吃食,阿嫂都会问她好不好做,然后她如实答了,阿嫂还会觉得是随口一说,因为对于她来说简单的事情,对于旁人可就不是如此啦。

要不然,卉娘食肆的生意怎么会慢慢越做越大呢?

却见李卉不再言语,只一味地将小黄姜切碎,先切成块,再切成丝,然后放进石钵里,拿一块锥形石头,使劲儿地捣烂,直到姜汁流出。

将姜汁倒在小碗里,先备用。

再把生牛乳煮熟,下面便是最关键的一步——撞。

她凭着前世的记忆,把装有煮熟牛乳的碗高高地举在半空,然后对准下面的三个装有少量姜汁的小碗就倒下来。

她给小福娃,阿嫂,还有自己都各做了一碗。

紧接着,马上找来三个石盘,把它们扣在三个小碗上。

一刻钟后,姜撞奶便可以开吃啦。

其实她也没有太搞明白,为什么牛奶和姜汁在一起碰撞,会凝固,会形成口感如酸奶一般的质地,但她知道的是,自己做这个从未失过手,而这个又比较简单易行,还能给小福娃增加营养所需的蛋白质,何乐而不为呢?

恰好小福娃一直在哭闹,李卉就让阿嫂去把她抱过来:

“饿了就吃了东西再让她睡,我们大人也是一样啊,饿了怎么睡得着嘛!”

听见她在自己面前称“我们大人”,阿嫂就很是欣慰加感慨:

一年前,哪里知道那个在床上躺平的卉妹,会像如今一样能干?

可不就已经是大人了嘛!

“阿嫂莫急,我把姜撞奶都拿到前院去,后厨的釜灶瓢盆都滚烫,烫伤小福娃就不好了。”

福娃是小娃娃,不能吃得太多,一小碗原本就是两顿的量。

但小福娃吧唧着樱桃小嘴,愣是吃了一多半。

边吃还边咿咿呀呀,看得出来,这个姜撞奶还是很对这个小小人的胃口嘛。

李卉自己也喜欢,慢慢咂摸着,品味着,猛一抬头,却发现河娘如背景板一样站在后面,一直吞着口水。

于是她道:“哎呀,我这点儿吃不下了,阿嫂,可以让河娘帮着吃了吗?”

河娘是阿嫂的奴婢,所以她就是想要帮忙,也必须先征得阿嫂同意才行。

“卉妹没吃完的留着,过会儿再吃嘛”,阿嫂道,“福娃太小了,还剩下些,就都给河娘吃了吧!”

说完,阿嫂看了一眼她:“不是你自己从前说的吗?奴婢也是人,为何要让她吃你剩下的?”

河娘闻言,忙要过来跪下道谢,却被阿嫂阻止了:

“你不要谢我,要谢就谢卉妹吧。”

李卉知道,阿嫂的意思是,她受了自己的影响,在慢慢地改变。

但放眼整个历史长河,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等级尊卑都非常分明的关系,不是她这一个偶然的穿越者能够改变的。

但是至少她周围的人,可以因她的影响,而过得稍微好一点。

这就够了。

“对了卉妹,这道姜撞奶,我想拿去送给令史家的小夫人一些,可好?”

她想,李卉对一个奴婢都如此以礼相待,那她拿些过去送人情,当是无妨的。

不料,却被拒绝了:

“这个姜撞奶,我们就自家吃吧,食肆那边我也不准备上新。”

阿嫂忙问为何:“多和官府中人情往来走动,也好有利于咱们自家的生意啊。”

李卉摇头,“太招摇了,若形成规模,只怕要惊动官府,甚至咸阳。”

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没说出口的——

秦朝的普通老百姓都吃得不怎么样,陡然一个食肆里卖牛乳制品,树大招风啊。

圣贤书中有云,“不患多寡,而患不均”。

万一她的身份败露,那就是灭顶之灾啊!

阿嫂见李卉如此谨慎郑重,此后便不再提。

但李卉还是不大放心,过了几日她为此还专门给全家人都再次强调了一遍。

还提议让把这头母牛送回平安巷李家老宅。

“就按之前大哥的说辞,买来是为了给家中的耕牛配种的。”

李卉的谨慎周全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认同。

因为这头母牛在买来之前,刚好生下一窝小牛犊。故而这半年持续都将有足够的牛乳,吃到小福娃满周岁都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