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回大秦开食肆(130)

作者: 冰可乐 阅读记录

还真是最诚实莫过于身体啊,看来她穿越过来的这一年半载适应得挺好,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小小的老子都已经开始少女怀春啦!

进了八月,一早一晚的天气就凉了。

李卉连着几日都和大哥大嫂一起去地里摘花椒。

她把花椒分成了几种用途:品相一般的就拿来用石钵舂成花椒酱,平日里自己家吃饭就蘸着这个吃,多个口味;品相只能算将就的就拿来用石磨磨了做花椒油。

但这个花椒油只能是可以凝固的那种动物油脂,做饭做菜的时候舀上半勺就是。

因为秦朝没有油菜花没有芝麻,所以也就只能将个烂就吧。

而品相最好的就就拿来酿酒。

这样一分配后,大嫂也有自己的活儿干了:

大哥也给顺义巷这边的家里新做了一个石磨,只是要比平安巷那边的小些,河娘便能推得动,阿嫂就一勺一勺往里头加花椒,主仆两个倒也配合得默契。

大嫂磨花椒油,剁花椒酱的事情,李卉就拿到了食肆这边,让阿侪他们几个抱着个擂钵,在每天学手艺、照顾食肆生意之外,又多了个舂花椒酱的活儿。

他们几个干得倒是很开心,一点也不喊累。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卉姐姐让做的,就没有不好吃不赚钱的。

而她自己呢,就一门心思去研究花椒酒。

她只凭着些记忆,搜索到一些“古法花椒酒”的方法和步骤,试过多次,都还是没能完整地复刻,最后索性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配比了——

先是从一醉方休那边买了两升烧酒来,再把半斤生姜切成了细丝,和花椒、盐一起放进一个无水无油的土陶坛子里,她为了不浪费,买了三个最小号的坛子。

分别放了烧酒、姜丝和盐进去,就等着十日后开坛,当然放得越久味道越甘醇。

她打算做出来后自己先尝尝看,效果好再扩大批量生产。

而就在等待的这些日子里,阿嫂也磨出来一小碗花椒油。

她让河娘第一时间便送到食肆这边来。

正忙着穿肉串和豆腐干的李卉,听说“花椒油”三个字,马上就撂开手里的活儿,凑上前来,近乎满足且贪婪地吸了一口气,鼻腔里都是花椒油酥酥麻麻的味道。

“正好,咱们今晚的夜宵就吃椒香汤饼吧!”

虽然说大秦一日规定的是两顿,但人们一般还是会根据实际需要,还有就是家庭财力等方面,要么吃些夜宵,要么就吃点点心。

这也是李卉觉得夜市辛苦,每次都要在歇市后,组织几个小伙计吃上一顿。

因为花椒油是新的吃食,接下来的几天,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食肆里,李卉都实现了“花椒油”自由——

要么吃椒香汤饼,要么吃椒麻鸡,总之就是离不开花椒。

吃椒麻鸡这天,爹娘都去地里种蒜

去了,大哥没在家里吃饭,说是当值后就直接去地里。

外头实在太晒,阿嫂就不肯让她再跑去送一趟,就说:“做好了,我去跑一趟。”

李卉知道阿嫂是心疼她,所以做椒麻鸡时就特别上心,最后还来了个汤饼配椒麻鸡的顶配——

她先帮着阿嫂,跟河娘一起把小福娃哄睡,然后等阿嫂先吃完,去地里送饭时,自己也胡乱扒拉几口,就开始收拾着洗碗。

洗完了碗,她生怕小福娃醒了,自己蹑手蹑脚去看了看那三个小坛子。

还没到时日,坛子没法打开,李卉便只隔着坛壁,听了听坛子里头的动静。

虽然她真的什么都没听到,可就在她起身的那一刻,却听到了小福娃的哭声。

阿嫂不在家,她只好把汤饼舀了些给河娘,让她喂着吃完。

肚子里有了些吃食,小福娃这才消停下来。

结果没多久,阿嫂和阿娘一道回来了——她们手里又提了起码七八条鱼。

“哎呀,还把稻花鱼给忘了!”

她一兴奋,阿嫂就知道她是要给食肆里又要上新菜了——

果然,“青花椒烤鱼该是不错!”

她正筹划着食肆新的菜品,却听阿嫂她们在说另一件事——

“阿卉啊,幸好今天汤饼做得多点,不然可能还不够吃。”

不会呀?她就是按照每人固定份量做的,最后还剩下些汤水就一起带上了。

李卉只得追问:“是花椒油太香了?所以胃口大开?”

阿嫂却神秘地摇了摇头,“你猜都猜不到,谁来帮着干活了?”

“公子幸?”

阿嫂一脸兴奋:“你如何知道?”

那还用猜?她甚少见阿嫂这样,只可能跟公子幸有关。

要不怎么说,八卦是第一生产力呢?

“你大哥说,公子幸是同他一道走的,这么说干了有小半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