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秦开食肆(152)
“一切安好,切勿挂念。”
因为食肆那边也没开业,大哥又不在家,小福娃又大了些,阿嫂就干脆在过年这期间搬回了平安巷,只让河娘隔两日往返一趟,所以李卉写好这封信,就第一时间给阿嫂看。
阿嫂不会识字写字,但听她念了内容后也觉得很好,还问她是如何学会的写字。
李卉便用“食肆里平日要做账,总不能给一直结绳记事嘛,就慢慢地学了点”的理由应付了过去,她可不能暴露自己前世的学识啊。
在一个陌生的时空里,装傻充愣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阿卉,你是知道阿幸的地址的,为何不给他也写一封?”
之前在梧郡也相处过一段时日,该是更加熟悉了,阿嫂不解,怎么这两个人倒像是比之前还要生分了点?
“不是生分,是现在马上就要到除夕,写了信收到的时候,年都过完啦。”
这倒是一个很现实的理由,就像前世,每当过
520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是送表白鲜花的,因为商家们比消费者们似乎更懂她们的心理——520的那天本该收到的花,却并没有如期抵达,这就会是恋人之间的一根刺啊!
小姐妹们相互一攀比,更糟糕都是,别人都收到了花,就她没有,就有得闹啦!
但寄给大哥的亲情信件就没有这些烦恼,因为亲人就是无条件的相信和爱啊。
恋人就不是这样啦!
这样的一番道理,李卉竹筒倒豆子般地讲给阿嫂听,阿嫂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只好抱着福娃去阿娘那边:“好吧,你自己决定吧。”
因为她这个阿妹啊,从前就很固执,如今虽说比之前好些,但是在一些在意的事情上,好似更甚从前喽!
但这些都无伤大雅,也不会影响她和卉妹的关系,于是就此作罢。
可到底李卉还是收到了来自公子幸的信简。
那是年都过了之后的十余日,食肆已经开始营业。她回家之后发现,自己房里的几案上放着三四片木简,再一看落款,单单一个“幸”字。
她便很快明白过来,是谁所寄。
看到这些信简之前,因为她和公子幸的距离原因,用前世的话说,异地恋就等于单身,而如今知道自己被远方的人这样深深地惦记着,心里还是非常温暖。
摸着那几片木简,再一眼扫过上面的内容,她的记忆一下就回到了二人在梧郡时的温馨相处时光,还假扮了夫妻去探店,脸竟不知不觉红了一片。
信上正好说到了这件事,说上次的那家店,真的要转让。还因为他们家中出了事必须用钱,所以整体盘店的价格还要比市面上的正常价格低了一成。
到底要不要盘下来,他赶紧写信来问自己的意见。
这是开年后她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原本年底盘账时算了算钱,还差了一些。现在说要降,兴许就还能有一点结余。
换句话说,就算一开始的经营没有起色,她手里的钱也能再多撑一会儿。
打定主意想要把这个店盘下来,李卉便抓紧时间和家里人商量。
他们一听是公子幸寄过来的信,心中的疑虑就消了不少。而且对公子幸的主动觉得甚是满意,阿嫂还道:“我就说总有一个人主动一些,关系才能继续下去嘛!”
“去吧,到了梧郡,凡事要和阿幸商量着来,别意气用事。钱不够就写信。”
阿娘说完,阿爹也跟了句:“开食肆看店铺都讲求一个眼缘,若实在谈不下来,就不要强求。就在县城里也挺好的。”
家人们的关心她都收到了,连同一起带走的,还有她过年时给他们拿的分红。
当然是一部分,但每人一部分,凑到一起就多了。
沉甸甸的,压在她胸口喘不过气。
真是无论在哪个时空里,“潜水艇”式的家人,不要太给力。
这次照例是跟着茵娘家的商队走,因为是熟人,又是合作伙伴,李卉只象征性地给了些车马费,一路晃晃悠悠,十日后就到了梧郡。
还是住在四方旅店,依旧是被严格地盘查了过所,这才放心地住下。
不过这毕竟是第二次出远门,李卉自我感觉更加轻车熟路,现在虽然是冬日里,但郡城的旅店里居然有皂荚做的澡豆,这可比她在平安巷里积攒了好一阵子才存下来的旧皂角,洗起来要效果好很多。
洗了一身清爽,锁上房门一觉睡到大天亮,原本还以为她听到消息就往回走,还是慢了,结果和公子幸一起到了房主那里,才发现房主因自己老母亲生急病才降的价,却被人诟病说是“不吉利”,一直都没有谈妥。
不过,这刚好就合了她的意。
原店主见到他俩,便对这对璧人有很深的印象:“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