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回大秦开食肆(25)

作者: 冰可乐 阅读记录

本来赚钱就是为了生活更好一点,及时享受的快乐是无可取代的,她很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家里人都更加高兴嘛。

不仅如此,那些被刮下来的兔毛和兔皮,她也都一一攒着。

市集上有专门收这些的,她几次三番地总去,那皮货行的老板也渐渐和她成了熟识。因为她处理得干净,皮货的质量也要更好一些,所以便偷偷给她涨了一钱的价格。回来跟爹娘和阿嫂一说,他们便都一致认为,她应该把这一钱的差价折成现钱,收进她的小金库。

“这个小吃摊本来也是你的功劳居多,再不要推辞,赶紧拿着吧。”

阿爹难得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卉觉得这样也好,反正自己的辛苦也被大家看见了,从今往后就全心全意为家里想辙挣钱就是啦。

她们这个大家挣得越多,每个人拿到的钱就越多,她自己就更有钱嘛!

这不,她又开始琢磨,要用石磨来做石墨豆腐卖啦!

“大家到市集上,肯定就是想吃点平时不常吃的,买点平时舍不得买的嘛!”

当阿嫂问她,若是没有人来买怎么办的时候,李卉就这样回答她。

相反,如果一个小吃摊上一直只卖那几样,除非是特别专业的老字号,食客们是不太买账的。要不然前世的那些探店博主和店家之间,就没什么合作空间啦!

中国历来有句古话,“酒香也怕巷子深”;而李卉则觉得,这在摆摊之初,还得靠推陈出新才行。

按照史实考据派来说,历史上的大秦还没出现豆腐,最早的豆腐要在西汉时期的某个闲散王爷才会被偶然发明出来。

但谁让李卉是穿越过来的呢,这些自然就不是太难。

就是不知道在工具不够发达的大秦,能不能复刻出豆腐来。

还好大哥给做了个石磨,最大的工具难题就已经解决了大半。可就算是这样,对于在大秦一个小县城乡下的李卉来说,做石磨豆腐也还是个大工程。

新采摘的嫩豌豆不行,必须要用陈年的老黄豆 。

但李卉也有心让阿爹把地里剩下的一些豌豆歇上一阵儿再摘,就能更好一点,就可以后面磨了豌豆粉做豌豆凉粉了。不过这都是后话,得先把石磨豆腐做出来。

黄豆不能直接上磨打粉,而要浸泡起码半日。

因为家中人少,为了推磨的时候省力,她把一盆三斤的黄豆足足泡了一日。

等第二天起个大早去看,三月桃花水,温度已经不低,手伸进盆中时,还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却也不是很冷,这是她喜欢的。

尤其用手轻轻一捏那黄豆,豆子便软烂无比,李卉便更觉得高兴:“成了!”

豆子泡好了,第二步便是上磨。

这次不用阿爹帮忙,她和阿嫂就能完成。

黄豆粉加水磨好后,在石磨里摊了一滩,变成了黄豆糊糊。

这时候还不能歇着,要赶紧将阿娘给她的一块麻布做滤网,把糊糊过滤出来。

“阿嫂,快来,我们一起洗豆渣。”

话音刚落,李卉便将大概两斤的凉开水倒进黄豆糊糊的盆里,洗完后挤干水分,这样能做出来的豆腐就会尽量多一些。

“这是最大限度开源节流”,李卉想,“小本经营零帧起手,不得不精打细算啊。”

“阿嫂,烧火。”

她把豆汁上头的浮沫撇去,还要站在釜前,拿着铲子一直搅拌,防止生锅。

大火煮开后,她还用勺子舀了点豆浆往鼻子边来闻,确定没了豆腥味,才让阿嫂慢慢转小火。而后便是一点一点地加盐卤,豆汁儿便慢慢沉淀成了豆花。

最后一步再把它们舀起来,放在木盒子里,用麻布兜着,上头放上一块重重的石块,一个时辰之后,豆腐便成型了。

三斤黄豆做了十斤豆腐,李卉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

但因为豆腐这种食物太新鲜了,到市集上就遇了冷。

“我们的豆腐定价比白馍馍还低呢,怎么没有人买呢?”

阿嫂的疑问,却并没有成为李卉的心结。

“大家接受新鲜事物,总要有个过程嘛!”

她这样宽慰着阿嫂,也这样宽解着自己。

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花了大力气来做的事情,最后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嘛!

于是,早在来市集的路上,她便想好了应对之策。

她把两小碟子豆腐从烤炉上端下来,昨儿又连夜做了个铁的烤盘,放在炉子上,就现烤起来。

“快来尝尝,快来看看咧,新出炉的烤豆腐呢,好吃又不贵哦!”

为了生存,前世是i人的她,来到大秦,不得不变成了i人。

那些人根本都没听过豆腐,不过因为品质用料良心,烤豆腐的椒香味,还有豆子的清香味,早已在市集的这个西南角散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