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秦开食肆(7)
阿娘坚持,阿爹便不好说什么,“卉娘,就听你阿娘的。再病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了,你现在也是在帮我们做事嘛,你醒了,你阿嫂要轻松不少呢。”
阿爹一眼就看出来今天的蒸饼就是她俩一起做的,要是从前自家闺女和儿媳妇关系不好,他都不敢说这话。现在他就没这些顾虑。
“是的,卉娘很有天分,今儿的面和得很劲道。”
说话间阿嫂已到她身旁,忙不迭给她递话头,让她不要再固执,惹得阿娘不快。
“好嘛”,李卉果然软了下去。
饭也很快吃完,一家人又要各自忙碌。这次阿嫂也加入了劳动,帮着插起了秧。
于是,田埂边便只剩下就着田里的水刷碗的李卉。甚至,今日是蒸饼,这个碗都不用怎么刷,只需用水稍微一冲,回家再用井水涮一遍就齐活。
“啊,好闲啊!”她百无聊赖地往水里扔石子儿,近处的几条小鱼惊得四处逃窜。
她突然想到了什么,“爹娘,这些鱼是您买了来养在田里的吗?”
阿爹却说并不是,“现在这么忙,哪有心思弄这些。”
大家都忙,可她闲啊——
“爹娘,我想去趟市集逛逛,您们给我拿些钱,可好?”
第4章 买鱼苗先去逛个街吧!
“倒也不是不行”,阿娘见她有了想做事心气儿,掏钱也很爽快。
“只是小心些,走慢些,噢对了还有,日落前必须要回田边来,咱们一道回家。”
李卉从她手上接过五个钱来,高兴地应着,而走到田埂尽头时,见另一块田里的阿嫂也招手示意她过去,也给了她两个钱。
阿娘眼尖,看见了,便道:“你们的钱自己留着嘛,给她干什么?”
“是咧,小孩子有钱就乱花,你们以后还要养娃,钱可要算着花才好。”
阿爹说不来什么漂亮话,但这通话说出来,李卉见哥嫂也并未反驳。
李卉心想,果然是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观念就不一样。方才阿爹这番话若是在前世说出来,那她的阿嫂一定会不高兴,认为公爹是在催生;而在秦朝,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越多越好,多个人就是多个劳动力,就有振兴家业的机会呢。
于是她嘿嘿一笑,“阿嫂是喜欢我,所以才给我钱花。放心嘛,爹娘,等大哥他们的娃出生,我这个当小姑的,给她买吃的买穿的,她要什么我就给买什么。”
“你这女娃娃,嘴上没个数,未婚未嫁女子,把生娃挂嘴边,也不害臊。”
阿娘怼了她一句,却被阿爹拉住了,小声道:
“现在她这样也挺好,难不成你还想她跟从前一样,死不来气?”
“对喽”,大哥也帮腔,“卉娘这样蛮好,钱花了再挣就是了,精神头好就行。”
哇,李卉心中暗爽,连大哥也是个“妹控”,嗯,原身的卉娘啊,你命真好啊!
市集设在长宁街上,离农田这边还是有一定距离。
李卉上了官道,在路旁等了会儿,见有一辆驴车过来,她一招手,递了个钱出去,不多时,便到了长宁街市集的门口。
她下了车,在门口跟守卫说自己想进去逛街,还毕恭毕敬地展示了自己背的一个空空如也的竹篓:“这位大哥,我是附近平安巷的,爹娘在地里忙活,嘱咐我来市集买两条鱼回去烧,劳您行个方便,我做饭速度慢,得快些,不然就没得吃了。”
“你这丫头,口齿倒是伶俐”,那位大哥见李卉“小小年纪”见了官差能说这一杆子话,不怕人不怕生,便有心帮她一把,“既如此,便快去吧。”
说着他还亲手开了旁边的栅栏,李卉道了谢,便像一尾鱼儿入海,融进了市集。
“哎,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能靠卖萌获得方便……”
心里的话想了一半,李卉才猛拍脑袋,“嗨呀,又忘了!”
她现在才十二岁,正是妥妥的甜妹一枚哒嘛!
进得市集来,李卉感受到的便是两千多年前,最原始的市集的热闹。
果然,种花家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爱吃个饭逛个街。
李卉心里虽然打趣着,但脚步却不曾停歇过。
她方才跟守卫大哥说的,也不全然是撒谎。她要买鱼是不假,但她想买的却不是今晚红烧或清蒸的大鱼,而是要往秧田里养着的鱼苗。
前世的她就很喜欢吃鱼,有时候工作累了,她就喜欢跑到城市近郊,找一个农家乐,一钓就是一整天;当然运气好的话能钓起来一两条,更多的时候就是买村民田里的鱼,他们管这叫“稻花鱼”。
稻花鱼口感比一般水库的鱼更好,上一世她买鱼来吃,这一世她便养鱼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