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造反,但有上门谋士版gb(229)+番外

作者: 不操戈 阅读记录

真等他们将那条真正有用的线路找出来的时候,苏流瑾也早就已经将自己想要的东西运输到位。

与物资相比,更难得的应当是人力。

这些运输到边境的物资,只需要他们这些接受任务的人在路上帮忙运输一小节而已,并没有那么容易觉察到其中的缘故。

但人力却不同。

凡被送到边境的人力,只要在军营之中待上一段时间,亲眼看到军营之中被私下招募出来的兵力不断增加,自然就能从中推断出大概。

是以,在人力挑选上,苏流瑾比先前更加用心些许。

莫凌菲将那些合适的人挑选出来之后,苏流瑾自己也会亲自将这些人考察一番,确定他们在前往边境的路上并不会泄密,之后才会让他们前去边境寻找早就驻守在边关的兄长苏流珮。

至于那些人到了军营中之后会不会继续保密,又要如何继续稳定这些人站在他们这边的立场,苏流珮自会考虑。

带兵之事上,苏流珮才是经验更丰富的那个。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宋宣潜入北夷的计划非常成功。

初雪来临之时,北夷入侵的消息也跨越千里,被加急送到了金銮殿上。

温昀景并非没注意到边关的异动。

只是在战事开始的消息被送来之前,温昀景一直都没有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大部分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对朝堂上那些老臣们拉帮结派的整治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新入朝堂的学子们也都坐稳了自己的官位,完全可以跟一开始就被他挑出来作为领头人的谢今歌和孟彰一起,与那些老臣们抗衡。

就连现如今战事传来,朝堂上最大的争论也还是新入朝这些官员们的主战,和老臣残党们的主和。

整个朝野都因为边境的战事争论不休。

而温昀景却并未在早朝上立马做出决断。

下朝并未让朝臣们结束争论,只是让他们争论的地点从金銮殿变成了御书房外而已。

然而,温昀景并未理会这些朝臣们的争论。

在朝臣们挤破了脑袋都想要进入御书房慷慨陈词的时候,温昀景却偏偏单独召见了已经游离在朝堂之外许久的国师。

“边关战事,爱卿以为该如何?”

并不怎么静谧的御书房中,温昀景询问苏流瑾的话语之中明显带着些许疲惫。

每日处理朝堂上的那些事情已经消耗了他太多精力。

如今各种事情堆积在一起,他也更需要一些其他人的看法,从而足以让他在收集了各种处理方式之后,从中挑选出一个自己觉得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温昀景的传唤尚且算是在苏流瑾预料之中。

她早就已经叮嘱过谢今歌和孟彰,让他们在早朝上主战。

毕竟那些老臣残党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其中都是遍布各地的利益链条。

一旦开战,他们的利益链条就会被打断。

就算是为了保住他们多年以来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他们也会站在主和那一边,尽量让国库出银子摆平战事,免得他们的利益运输线受到损害。

老臣残党主和,新生派主战,这就有了苏流瑾在温昀景面前露面的机会。

“臣私以为,应当应战。”

苏流瑾冲着温昀景行礼,回话的态度恭恭敬敬,“近年来天灾频繁,受影响的并非只有一两个地方。我们虽说已经避开了些许天灾的影响,但存粮并不算多。”

“现如今只有一个国家来犯,确实可以前去议和,用存粮与他们进行利益交换。但若是之后再冒出来第二个、第三个……仅凭残留的那些余粮,只怕无力招架。”

虽说这一切都在苏流瑾的预料之内,但她说的这一番话却也是真心。

倘若发动战事,尚且可以杀鸡儆猴,免得其他周边小国也动了集体发动战争过来抢粮食的心思。

而议和的话,只怕不仅仅是要用同样的方法去安抚周边其他国家这么简单。

一旦开了这个头,之后每每受到灾害影响,他们都会前来讨要。

长此以往,或许在不知道哪一年的时候,就连非灾荒年都不愿意自己屯

粮,而是选择隔三差五来边境威胁一番,以这种方式度过冬日。

“爱卿说得有理。”

温昀景自然也知道苏流瑾说的这一番道理。

但除此之外,他却更知道这些老臣们在私下里做的那些小动作,知道这些老臣们在私底下建立起来的维护他们党羽关系的利益链条。

先前为了迅速让新生派官员们在朝堂上立足,温昀景有意无意打击了不少老臣们手下的利益链。

朝堂上原本倾斜在老臣们那边的天平,早就已经歪向新生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