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里正大人何时登基(190)

作者: 珑韵 阅读记录

他们要的便是秦岭淮河以北所有城池!

“丁来,去请宋将军。”

宋宣本来在练兵,被盛世请到广武后才知晓晋阳居然无人守城了。

见盛世和宋宣都盯着地图,常北不禁道:“州牧大人不会也逃了吧?”

盛世摇头,“应当不至于。”

虽然林明辅算不上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但也没到弃全城百姓于不顾,将所有守兵带走的地步。

宋宣也道:“以林大人平素的为人,应当是接到了比守晋阳更重要的旨意。”

未尽之语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明白,那旨意比并州的百姓还要重要。

常北不能理解什么重要的事,能抛弃百姓的性命,让百姓任人鱼肉。

宋宣迟疑:“是让林大人驰援京都?”

这是最有可能的事,但盛世还是觉得不像。京都已经有五万多人把守了,再加上几十万的百姓,人太多连粮食都成问题。

他扫了一眼左上角,随后问常北:“你说林大人选的是这条道?”

常北看了眼点头,“是的。”

这不是通往京都的路,倒像是——

“他该不会是要去截断戎人大军吧?”

宋宣心口一跳,头皮都紧了起来。

戎人那里根本不知道什么状况部署,贸贸然去,恐怕要有去无回啊。

与此同时,盛世前些天寄给方瞻的信也有了回音。

宋宣只知道戎人走的那条秘道知晓的人很少,但具体有哪些人知晓他也不清楚,方瞻当初告诉他的时候,他总不能反问你爹都告诉过谁吧。

宋宣不清楚,盛世便写信去问了方瞻,而方瞻信中说当年是夜里行军,路线连走过一次的将士也不清楚。唯一知晓的只有当初的一个老向导,向导无儿无女早就死了,不可能透露消息。

除此之外便只有老忠平侯自己,方瞻,以及建元帝知晓。至于建元帝告诉过谁,方瞻便不清楚了。

但方瞻猜测建元帝应当谁也没说,即便说,也只可能告诉过继承人,也就是太子。

盛世合了信纸,方瞻的信不仅没能解开谜题,还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很明显戎人那里肯定有知晓秘道的人,即便建元帝告诉了太子,太子也不可能去告诉戎人。

那这个人是谁?

盛世刚将方瞻的信收起来,长安那边的信也到了。盛世扫完,脸色更沉了。

长安说的也是秘道的事。

长安说他也知道那条秘道,而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上一世傅临淮重修了那条秘道,并于南北两端建了堡垒。

所以上一世那条秘道并不是什么秘密。

长安虽然没有明说,但盛世知晓他是在怀疑有同他一样的人,出现在了戎人的队伍里。

盛世简直要一个头两个大。上次说庄宿是重生者,现在戎人里面又出现了一个疑似重生的。

这重生者难道是批发的不成?

第83章

盛世倒不觉得向戎人报信的会是庄宿。前些天傅临淮平了两城叛乱, 里面便有庄宿的功劳,庄宿还因此升了官。

庄太傅如今已是二皇子傅临舟的人,不论是傅临舟赢, 还是傅临淮赢,庄家都是得利者。庄宿没理由在这个时候背弃傅临淮, 引戎人入中原?

除非他疯了,想毁了大凉。

虽然不清楚那人到底是谁,但如今的局势,其实跟那人已经没有太大关系。戎人入关虽然有那人的功劳, 但现在能够势如破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戎人暴虐血腥的手段。

只要遇到抵抗, 破城后必大肆屠戮, 这样残忍的手段使得很多人为了保全性命而选择投诚。

大凉朝廷本就不堪,愿意以命相抗以身殉国的忠臣有,但不多。朝廷至今一仗未赢, 不少人觉得指望朝廷,还不如自己找出路。

更别说那些投诚的人在阿木泰那里确实待遇还不错,有这样的人在前,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自然引得心动者无数。

盛世当然也不指望大凉朝廷。现在晋阳城中没有多少守军,而晋阳距离广武又近,若是晋阳失守,那很快便到了广武。而广武一旦被破,西陉关也就形同虚设,简直就是复刻西北军的惨剧。

盛世思虑再三,觉得不能就这么放着晋阳不管,“眼下晋阳城是何人管事?”

常北道:“负责军中指挥调度的都督大人也随林大人一同离开了,州牧府的属官家眷大多随着周谦周大人去了洛阳, 如今晋阳城的城防事宜由兵曹从事张茂张大人负责。”

官府几乎已经撤离了晋阳。

简而言之,晋阳已经被抛弃了。

盛世当即对宋宣道:“宋将军,晋阳城还有几十万百姓,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不管。”

宋宣:“先生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