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点是曾被叫做上海的世界尽头(14)+番外

作者: 狂奔的提琴 阅读记录

大迁徙时代之前有一种被称为国道的道路贯穿南北东西,好像一张网一样。只要沿着道路走,就总能抵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从新京城到上海湾遗迹,当然在过去这两个地方和现在很不一样。新京城的位置要更靠南边,而上海湾在那个时代根本不是海湾。而是一个有几千万人居住的大城市。

新京城的人口才五十万。而这已经是整片大陆上人类最多的城市了。几千万人,那得是什么样啊。

总之,在过去有一条名叫104的国道由北向南。昔日的人们只要沿着这条道就可以南下,甚至可以去更南的地方。当然了,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被大海收罗了,只有船才能去。所以上海湾才被称为世界的尽头,对于只能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说,那确实是世界的尽头啊。

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这条104国道的遗址,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段也好。仰仗旧日人类开凿出来的道路总要好过我在荒野里漫无目的地前进。不过首先我得让自己适应适应骑行这件事才行。

照着教学所说,我尽量让自己的肩膀放松,胳膊搭在车把手上,蹬车的时候也尽量左右平衡。这车的车座出发前调整过,恰好是可以让我的腿伸直的高度。据说这样蹬车最不累。

一切看起来都挺完美的。

车在路上跑,我蹬着踏板,然后车轮就向前滚动。但我不能细想,比如细想这车轱辘是怎么支棱起来的。只要一细想,车把手就要开始歪。

所幸道路尚算平整,零星的无人货车在路上跑,不知道运的是什么。我现在借道的路是专供运输的驿道。三十一区的拾荒人说过,这种道多半是城市自己开发的,由自己这边辐射到周围,用来运送物资。但这样的道路范围有限,并且对我来说有个很致命的问题。

它根本没有给一个骑行者留下空间。而那些大货车根本不会避让我,或者说它们就算想避让也无处可避。

于是只要有货车经过,察觉到我在前头行驶。这些无人驾驶的货车就会开始自动播放语音试图驱离前面的东西,多半后头还跟着一连串动物的声音。它们的操作系统把我当做误入驿道的动物了……

而当驱离不起作用,这些货车就会开始加速,最终从我耳朵边擦过去。说不定在它们的操作系统认知里,这样无论什么动物都会紧急避险,跳下驿道钻进边上的农田。

但是,农田和驿道的落差有近三米。

我不会就这样在离出发点几十公里的地方被车给撞死吧!

所幸前头突然出现了一个缺口,是驿道上的紧急出入口。我赶紧一溜烟推着车逃了下去。这紧急出口紧连着农田,寻常不太有人走的样子,连电梯按键都落满了灰。所幸它能工作,把我送去了坚实的地面。

电梯门打开,大片的玉米杆一望无际,随风摇曳。

正心有余悸地庆幸着自己安全了,紧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是个不足以致命但也很要命的问题。

我忘了开录像。

我完全忘记了要录一段出发前的视频,现在我已经上路了两个小时,在被大货车数次逼停,挂在驿道边上,最后逃进玉米地才想起这件事。

“呃,大家好啊。我是盒和。是这次重铸人类荣光……不对,是这次找回黄金时代人类的骄傲计划的参与者。我的目标是……是……不行,重来。”

有一个笨蛋结结巴巴对着镜头念台词,身处一片玉米地中间。

这个笨蛋就是我。

“大家好,我是盒和。我的目标是骑行去上海湾寻找一个神秘的未知信号。哈哈……不行。”

蠢死了。但这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是写在合同里的,是契约的一部分。

“蓝天白云玉米地,我和我的小车在路上——”

“哈罗大家好!替我向九街区的街坊们问一声早安——”

“张掖——你起床了吗!”

“大家看,这种植物叫玉米!”

……

我想起了罗文的开场白。这个三百年前的骑行者总是面无表情地看着镜头,然后说出如下的话:我是罗文,这里是罗文骑行世界,今天是我在路上的第一百七十五天。

我想象着,想象自己也说出这样的文字。

最后,人们在直播平台上看到的最终视频是一个蓬头垢面的短发姑娘站在一片比她还高的玉米地里,面无表情地看着镜头。

【我是盒和,这是我上路的第一天。】

她看起来好像还在琢磨第二句说什么,身后一架巨大的农业机械冲了过来,这个姑娘尖叫着落荒而逃,一直跑出了镜头外。紧接着农业机械冲向了镜头的方向,镜头剧烈摇晃之后仰面而倒。视频的最后一段都是天空,而农业机械的噪音由近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