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是曾被叫做上海的世界尽头(31)+番外
旅游这个词我听着陌生,就问他是什么意思。夏衍说它指的是黄金时代的人离开家乡去别处游玩的行为。“到了一个地方,总得有点纪念证明自己来过了。”
我觉得这个思路非常好,便欢天喜地地收下了这个背着莲花的老虎。“我觉得人是不可能被困在原地的。”夏衍突然说,“我读古诗,也常读到那些古人去各处游历而题的诗篇。在一千多年前,科技一点儿也不发达,要想去别的地方可能得花半辈子在路上。”
“但他们仍然选择去远方。”夏衍走到另一个货架边上翻找,离开这里的人似乎彻底搜刮过一番,只剩下绝对用不到的一些杂货还留在原地。
“我也要去远方。我要从新京城北上,绕过整个北部去新疆。然后去哈萨克斯坦,再到格鲁吉亚,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一直一直走下去。我要去拜访所有的人类聚集地,把一个地方的东西带去给另一个地方的人看。去撒哈拉大沙漠,对了,你知道撒哈拉沙漠吗?”
我点头。
“那儿现在变成了一片大海。据说在远古时代那儿也是一片大海。我们说不定在一种循环中,地球的循环。而我们智人渺小如尘埃。但就算是尘埃,朝生暮死小虫子,我也想去那里看一看!”他越说越兴奋,翻找货架的动作也变得特别快。
“我要去那里找他,去找罗文!”
“罗文?”我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插话的地方了,“你也知道他?”
“什么,你也知道?”他反问我。
“我……因为他我才决定去骑行的。”我含糊其辞,不想在拥有如此伟大理想的人面前显露出自己的小。何况我也没说谎,我确实是在张掖的古董店里看到了罗文,才决定吹逼的。
夏衍抓住了我的手,特别激动。那先前的痞劲是彻底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脸的热忱和紧握的双手,以至于我生怕他下一秒就说出“同志”这两个字来。
“同志啊!”
他真的说了……
第二十三章 :去了阿拉斯加和红海的罗文
【大家好,这里是骑行世界的罗文。今天是2022年11月5日,是我连续骑行的第三千九百三十六天。】
罗文是一个二十一世纪初的骑行者。据说他出发的时候寂寂无名,甚至连送行的人都没有。他只有一辆车一个人和一些行李。他的朋友们都不相信他能坚持下去,觉得他可能只是去一趟北京就算是过瘾了。罗文是浙江杭州人,据说他年轻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清晨骑着一辆车绕西湖环行。又据说那个年代住在杭州的很多都喜欢这么做。
总之罗文出发的时候是在一个很普通的清晨,他决定北上去一趟北京见朋友,不坐任何交通工具,只是骑车。他花了十天时间抵达了北京,在买一张回程火车票的时候犹豫了。最后他决定继续北上,去东北。
后来他在最冷的季节抵达了漠河;再后来 他又在最炎热的季节进了川,在春天横穿了毛乌素沙漠。那里千百年来都曾经是不毛之地,但是后来被二十一世纪初的人们变成了绿洲;像数万年前的祖先一样从俄罗斯出发最终穿越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从安迪斯山脉的一头前进到另一头,在那些原本属于印加帝国的居民所建的城市里穿梭;在非洲大地上与象群同行、沿着红海见识驶过亚丁湾的千帆,去摩西分开大海的地方。
后来有人问起他为什么选择骑行,罗文说因为这样就不用和任何打交道。
旅行者都是孤独的。
这句话后来被刻在他故乡的纪念碑上。
以上这些都是夏衍和我说的。
“罗文最后出现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他决定把穿越这个沙漠当做那趟骑行的终点。不过……”夏衍停顿了一下。
“后来他就失踪了。人们在原定的终点等了很久,但是他一直没有出现,一直一直没有出现。他们派了搜索队去找,但要在沙漠中寻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最后他们只找到了他的帐篷,但除此之外没有他的踪迹,他的车,他的行李全都不见了。”
我张大了嘴,对这样的结局难以置信。“罗文死了?”
这句话我问出口才觉得可笑,罗文是三百多年前的人,他要是普通人类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默认他是个和死亡无关的人,他的存在是如此理所当然,存在于那些已经褪色的视频中,这个世界上仍旧有很多人拥有他的视频,罗文在里面是永远活着的。
“我不知道。有人说曾经在舍夫沙万见过罗文,那是摩洛哥的一个城市。说他为了逃离世界和他背负的名誉选择了这样的‘死亡’结局。但其实他本人又隐姓埋名旅行了很久很久,最后回到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