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点是曾被叫做上海的世界尽头(63)+番外

作者: 狂奔的提琴 阅读记录

我把行李袋卸了下来,拖到了地下河的岸边。坐在原地,我开始收拾行李里的东西。野兽男孩仍然安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我。

我把行李袋用绳子系在背后,里面所剩不多的东西在晃悠着。我意识到这是最后了,我坚持把我的自行车带入地下世界,但最终在这绝境的边界,它再也没法陪我一起走。

选择前进的那一刻可能就注定要不断地抛弃东西,从那些不重要的,到那些重要的,以及最后是刻骨铭心的。这算不算是一种人生的献祭?

斜插在淤泥里的自行车露出了一个车把,我把安装在车把手上的人工智能组件拆了下来,挂在了脖子上。

千里走单骑。就是一人一车走了一千里的意思。

野兽男孩起身向前走了,我最后看了我的车一眼,跟着他走入了未知的黑暗。

资料上说上海湾曾经作为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拥有一千三百万常住人口。算上候鸟一样往来的人类,鼎盛时期至少有三千万人。彼时巨大的都市运作起来,除了地面的建筑,还有空中的立交桥和庞大的地下铁系统。

第一次迁徙时代,上海是缓冲带计划的先驱者,以最快的速度把主要城区抬升了近五米,吴淞口建起了高墙一般的堤坝,以应对海啸。三十年后,第二次迁徙时代开始,上海仍然有近一千万人口在维持城市运作。

转折点是2100年后的第三次迁徙时代,以一场旷世海啸开场,那场海啸摧毁了日本长崎之后直扑吴淞口。海水第一次没过了堤坝。在这之后长达四十年,人类与极端气候的抗争一直在持续。上海的人口骤减至二百万左右。世界上无数城市都在崩塌,不过是速度快慢的区别。

第四次迁徙,上海正式更名为上海湾。从可供人类聚居的地带退出。

第五次迁徙时代,考察的无人机带回资料,内陆的居民认为那个地带还有约十万人在生活。

第六次迁徙时代,整个上海湾被认定是无人区。

而我现在就在无人区的地下跟着地下铁民的向导在往目的地前进。突然我的向导停了下来,他示意我别动。我屏住呼吸,听着黑暗中的动静。此时我们抵达了一个同样巨大的车站,但这儿毫无人烟,只有残破的废墟。我们行走在古老的遗迹中间,突然我看见什么东西跑了过去。

野兽男孩戴上了面具,抽出了他的长枪。我紧张起来,双手紧紧抓住他之前丢给我的武器。

野兽男孩向前走了一步,然后又是一步。他手上的光源指向车站另一处的出口。此时我们四周都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这与我在沧州城的感觉又很不一样。那些东西肯定比老鼠大,大得不止一点。

突然一道黑影飞到我们面前,那是一头半人多高,四脚着地的生物,但在昏暗的光下根本看不清它的长相。野兽男孩发出低吼,突然向前刺出长枪。那头生物向边上躲开了,但我感觉周围的声音在逐渐逼近。

就在这个时候,野兽男孩突然大叫着向前跑去,我跟着他也跑了起来。就在我们发足狂奔的这一刻,身后的声音也追了上来。

我俩拼尽全力在废墟中奔逃,野兽男孩掏出了他备用的发光棍子向后丢去。声音被光源吸引了一瞬间,紧接着又向我们追来。

眼看着通道越来越近,我的向导把我推了过去,紧接着他转身发出一声咆哮。眼看着一头生物正打算扑咬,被他这样一吓,调转方向跑了。

我钻进通道,不想有一头也跟着钻了进来。距离如此至今以至于我大声尖叫起来,不想那头生物比我还要害怕,窜着逃走了。

我们赶紧钻进了通道里面。我突然觉得眼前模糊不清,这才意识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顶在头上的面具滑了下来,遮住了面孔。

野兽男孩一边向前跑,一边指了指面具,又做出了骇人的姿势。看他的意思……这面具能吓住先前那些奇怪的生物。

奇怪生物的动静渐渐远去。周围又恢复了黑暗和安静。

我们在地下世界走着,偶尔看见发光的菌毯和高耸的蘑菇、偶尔见到地下水聚成的瀑布和深潭,还有逐渐向上的通道。

我们爬上一道垂直的扶梯,野兽男孩在扶梯尽头用长枪敲了敲头顶,发出了中空的声音。于是他收起长枪,托举双手向上顶开了出口。

阳光倾泻而下。

第四十七章 :终点

我钻出了地下世界。阳光明媚得让人睁不开眼。等我彻底把自己从地下的通道给拔出来,这才看清四周的环境,这是一片平坦的道路,宽广,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它建立在曾经的大坝之上,身后则是整个城市的遗迹。那些高楼大厦,那些街道,那些残破的广告牌和坍塌的钢筋水泥墙,那些远处只剩断壁残垣的立交桥。植物在中间生长,树根盘根错节,树枝从大楼的窗户中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