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童养夫(22)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在苏壹生活时代的古代社会,早在唐朝时期,那里的人们就开始用四级漏刻来记录时间。

郭里正一时间没太懂,“这样就能知道时间?”

苏壹笑着朝他解释了一遍漏刻的工作原理。

要不是苏壹做视频博主的时候需要不停的找古代的东西并且仿造出来,他也不知道原来古代竟然有这样神奇的“钟表”。

不得不说,古人只是生活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朝代,但是他们并不傻,而且古代贵族阶级的生活十分奢靡。

郭里正听着苏壹科普,看着被苏壹制作出来的木制漏箭,还有那漏箭上刻的小字,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原来小壹你不仅会算数,还识字啊,还有你这木工活做的也不错。”

郭里正是真的惊讶了,他只知道苏壹是沈大山夫妻二人从外边“换”回来的,而苏壹之所以会被“换”,是因为之前老家那边遭了灾,人们在本地活不下去才被迫成了流民。

苏壹低头,摸了摸鼻子,“只是认的几个字,木工活跟着我爹学的,我爹可是干木工的老把式,我这才学了个皮毛。”

郭里正此时看苏壹的眼神一下就不一样了。

村里人为什么这么穷,那完全是村子里的农户没有任何技能,农户不识字,不会算账。

不识字没法做体面的工作,不会算账就没法做小买卖,因此农户们只能做最累的苦力活。

郭里正可是已经听说了,苏壹有老家的做吃食的手艺,如今又见他会算账,还认识几个字。

若是日后这小子再勤快点,未尝不是下一个沈大山。

没看见沈大山就因为早些年在县城跟着人学了算账和木工,就能在短短几年,经历了那一家人几次索要钱财之后,还能盖起这青砖大瓦房。

可见普通人若是有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的事。

至于和沈大山血脉相连的那一家人,如今还挤在老房子里,想搬都没地方搬。

郭里正心想,要不是自己没有和苏壹年龄相仿的孙子,他都想要招苏壹做上门女婿了。

苏壹觉得郭里正看自己的眼光,突然变得怪怪的。

“怎么了?”苏壹问。

郭里正道:“你家这漏刻卖不卖?”

苏壹没想到郭里正竟然是来买这个的。

也是这里看时间很麻烦,自从做出漏刻之后,苏壹觉得生活方便了不少。

“这东西不用花钱,前些日子我一家人几次来找麻烦,若不是里正来得及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若是里正喜欢这漏刻,直接拿走就是。”

郭里正笑着摇了摇头,“我不是在向你买这个漏刻。我是想问问,你刚刚说的可以准确计量时间的漏刻的图纸卖不卖。”

郭里正坐到堂屋的椅子上,而沈从仪则是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静静的听着郭里正和苏壹的谈话。

苏壹先是反应了几秒,然后就笑着接受了郭里正的这个提议。

“可以,我可以把图纸卖给里正,并且我还可以保证,只要我把图纸卖给了您,十五年之内,我是绝对不会卖第二个人的。”

郭里正没想到苏壹竟然答应的这样爽快,还附加了一条承诺。

“好。”

苏壹道:“至于价钱……您毕竟是我的长辈,我也是第一次做买图纸的事,至于多少钱您看着给就是。”

郭里正笑着道:“既然你称呼我一句长辈,你父亲和我儿子一般大,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这样吧,一张图纸七两银子。”

“行,没问题。”苏壹点头同意。

在送走郭里正之后,苏壹直接抱起一旁的沈从仪。

“赚钱了赚钱了,没想到‘受水表’的图纸竟然能卖七两银子。”

沈从仪被苏壹抱在怀里,他看向被随意放在堂屋墙角处的三个木桶,心中也很意外。

苏壹高兴的道:“家里做图的工具也没有,等明天的时候我去镇上买些笔墨纸张,还有……”

沈从仪听着苏壹说明天要去做什么、买什么,还问自己又什么想要的。

沈从仪摇摇头,“我没有什么想要的。”

晚上躺在床上,苏壹继续兴奋的睡不着。

七两银子啊,他今天辛辛苦苦一天也不过净赚一百文。

果然,人要学一门技术,只有技术在手,人就不会饿死。

……

第二天,苏壹摊位上的东西卖完后,就去了趟书肆卖些笔墨草纸。

“一张宣纸3文钱,一张毛边竹纸2文钱。”店里的小伙计道。

苏壹问:“一刀纸里面有多少张。”

小伙计回答,“一刀有一百张。”

苏壹想了想,“来十张毛边竹纸。您这边最便宜的笔怎么卖?”

小伙计的嘴角抽了抽,“最便宜是荆条笔,用荆条制成的,用来写大字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