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携手嘴碎兵王,走上人生巅峰(143)+番外
为了熬出今天这碗成功的佛跳墙,甜甜实验了3次。
今天算是超水平发挥。
喝完第二碗,两个男人放下碗,开始吃别的东西。
这好东西还是要紧着媳妇儿。宋舒茜她们也不客气,谁知道什么时候再筹齐食材。
席间,宋舒茜说了在家属院请嫂子照顾月子的事儿,“甜甜,你说谁比较合适?我想找个手脚麻利,嘴严不多事儿的。咱们花钱的态度和大部分嫂子不同,我就担心到时候她对我说教。
我可能得坐双月子,时间有点长。”
宋舒茜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家属院很多婶子,喜欢用长辈的身份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平时被说几句,大家大面上过得去就可以了,人家也没有坏心,就是消费观不一样。
但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我心里比较推荐冯婶子,以前在统子楼,她是我家邻居。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还得再打听一下。”甜甜想了会儿说。
刘新国觉得这个时机不错,提出,“甜甜,你要不要也找一个,到时候照顾你月子。嫂子怀孕了,咱妈到时候可能有事儿。”
刘新国说的很小心,就担心伤了媳妇儿的心。
没想到,甜甜想都没想就同意了,甜甜又不傻,这么长时间早看清楚了。她妈疼她,愿意对她好,前提是不和她哥有冲突。
只要两者有冲突,总是偏向他哥。
在老一辈人眼中,男娃等于顶门立户,传宗接代。女娃,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了。
至于让婆婆来照顾月子,别看她们俩可以一起看热闹,一起聊天。那是她有意收敛,如果住在一起,婆婆知道她怎么花钱,少不得会生气,她们之间的关系估计就要破裂了。
最重要的是,公公婆婆总是认为,一家人就要相互帮衬。现在看就是他们一家要帮助其他兄弟姐妹。
对这种说法,甜甜是嗤之以鼻的。
兄弟长大了,就是亲戚,亲戚之间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婆婆耳根子软,这次回去能被她哄住,就能被她小儿子大孙子哄了。她又不是好日子过多了,给自己找不痛快。
婆婆过来,见到了这边的生活,知道他们换了房子,有地方住了,一定会让小叔子和大侄子马上过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
第106章 他,现在强的可怕
两家人难得的达成共识,在家属院找人照顾月子。
之后甜甜和宋舒茜相互搭把手,坚决不找老家人。
四个人,一桌子菜吃的干干净净,就连菜汤都被两个男人蘸着馒头吃了。
饭后,男人们去收拾桌子,宋舒茜和甜甜在屋里散步。
确定没人能听到,宋舒茜小声关心甜甜,“不让你婆婆过来,刘新国怎么说?”
在宋舒茜这个老古董看来,家人是很重要的,做决定前一定要沟通好,不然之后这些事儿就可能会成为两口子矛盾的导火索。
甜甜也小声说,“你别看老刘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细着呢。以前他每个月的津贴自己只留几块钱,剩下的都寄回家。我婆婆说,帮他存着。
我们结婚要用钱,他找我婆婆拿钱,才知道钱都贴补给其他几个兄弟了。我公公说的理直气壮,一家子兄弟谁有能力了就帮帮那个能力差的。
说的好听,其实就是吸老刘的血。老刘没说什么,那之后就每年给养老钱,一个月5块,再多就没有了。
你以为我婆婆为什么对我好,一方面是愧疚,另方面是想着我好说话,以后有事儿能帮帮其他几个。
请神容易送神难,我就是自己做月子,都不能让他们来。”
宋舒茜赶紧打了她一下,“什么神不神的,这话也是能说的?
你们决定好就行,我娘说至亲至疏是夫妻,是亲是疏全靠经营,只要夫妻两个心往一处使,总能找到适合的相处之道。
你家老刘挺好的,一直站你这边,和你一条心。”
这场谈话,宋舒茜以为自己说的是悄悄话,然而厨房里两个男人经过训练,听的清清楚楚。
卫建国和刘新国对视一眼,一切都在不言中。
送走他们,卫建国陪着宋舒茜出门儿遛弯,家里太小,运动量不够。
墨影和闪电陪在旁边。
两人边走边看各家的春联。
“媳妇儿,咱家春联是家属院儿最好看的,字写的好,内容也好。”
这点宋舒茜大大方方承认了,她也觉得自己写的最好。
回去躺炕上就打起小呼噜。
看着外面的大雪,卫建国拿着的皮袄子往河边走,河面上雪很厚。
把皮袄铺在雪里,用棍子反复敲打,将里面的脏东西都打出来。
棉袄和皮子制作的衣服,没办法水洗。他们这边人就会选下大雪的天气,拿出来这样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