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携手嘴碎兵王,走上人生巅峰(329)+番外

作者: 青鱼青鱼 阅读记录

宋舒茜欣然同意。

这个荞面拿糕很有饱腹感,宋舒茜只吃了一小半,就吃不下了。

还好有甜甜帮忙。

萨仁还说荞面和莜面是这边的主食,可以做成各种东西,荞面饸烙也很常见。

宋舒茜和甜甜对视一眼,他们都习惯了吃大米,这下不好办了。

做面食,她们两个很不擅长。

这个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主要街道。

她们很快就离开县城,从一个土坡往下拐,经过一条很大的河。

萨仁解释,“这河里面有些鱼虾,只是河水比较急,不是很好抓。

咱们运气很好,今天的河水不算大。踩着这些石头就能过去。”

宋舒茜有点不敢走,这河少说也有50米宽,看着水流很缓慢,但谁知道掉下去有多深?

没有桥。

那些石河头就是村民自己放的大石头。

看出她的害怕,甜甜一马当先,“我先来,送自行车过去,然后再回来接你”。

甜甜走了三趟,才帮着宋舒茜成功渡河。

河水中的石头间距有点大,需要迈很大的步子才能通过。

还要小心脚底打滑,跌入河中。

过河后,是一片林子。

萨仁解释,“村里人喜欢来这来采蘑菇,下雨后这里的蘑菇会很多。”

穿过林子又走了差不多40分钟,才来到他们村。

第242章 萨仁家

萨仁家所在的村子以耕种为生,背靠大山,资源丰富。

并不是传统的那种蒙古族牧民。

萨仁解释,“放牧很苦。

远离城市,购买生活物资极为困难,草场上不能种植,吃点新鲜蔬菜很是困难。

咱们这边的气候也是个大问题。冬天非常冷,草原上的风,是你们无法想象的冷冽。

而且动物不是养着就可以了,得保证它们健康,咱们这儿的兽医很少,药物短缺。

牧区的姑娘非常愿意嫁到村里,这样就有了安稳的生活。”

说这话时萨仁很平静。

宋舒茜和甜甜却听出了心酸。

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村落,只有二十多户人家,萨仁的母亲已经算是高嫁了。

萨仁家在村尾,一个不大的院子。

大约400多平米。

家里有四间房,是那种黄土和草混合建成的。

她们来的时间不是很巧,家里人都去地里上工了。

萨仁解释,“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家里人天亮就去地里了,中午我嫂子会回来做饭,然后带去地里。

等晚上天黑了才会回来。”

萨仁快速烧了一壶水,给她们倒好,“先喝点水休息一下。我带着你们在村里转转,后山靠近村里的咱们能去,深山里面咱们不能去,有大家伙,不安全。”

客随主便,宋舒茜和甜甜一切听萨仁安排。

她们两个今天过来,就是想看看附近的村子,马上就要秋收了。

她们还得和村里人换点东西。

只是,她们好像来错了。

这里的村子比较穷,自给都有点困难,估计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和他们换。

跟着萨仁在村里逛,她们几乎没遇到什么人,包括孩子。

萨仁解释,“所有人都去下地了,孩子们也会带去。小的就在那放个席子,让孩子在上面待着,大一点的就开始干活。

我们村儿的地分的比较散。刚才过来时,你们看到的那些算是离村里最近的。

现在种的是离村里远一点的,按我的脚程,走过去大约需要50分钟。”

宋舒茜和甜甜立刻打消了去地里看看的念头。

太远了。

宋舒茜和萨仁解释,“我和甜甜在以前家属院时,每年秋收都会去下面村里换点粮食菜干什么的。你也知道家里男人的胃就像个无底洞,不多准备点根本不够吃。

原本想着,找谁换不是换。

咱们关系好,不如来你们村看看,也算是让叔叔阿姨多个进项。

没想到,这边情况这么难。”

萨仁苦笑,“村里人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粮食换出去。

你们可以问问村长,直接和大队部换。

村里没钱,大队部一直在想办法赚钱。村里想弄个赤脚医生看病的地方,得提前准备药。“走了半个村子,他们才看到了人。

是三个孩子,带着两个年轻姑娘。

三个孩子看到萨仁,眼睛就是一亮,嘴里喊着萨仁姐姐,乐呵呵地冲着他们跑过来。

萨仁挨个摸摸他们小脑袋,“大头,二头,小尾儿,你们咋回来了?”

大头是哥哥,很是不屑的看着,旁边的两个年轻姑娘,“还不是这些知青,干啥啥不行,添麻烦第一名。

让荨麻给咬了。

那么大的荨麻好好在那待着,她们非要往那上面走,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逃避劳动。”